返回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6章 文明的差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义渠人这样的内附游牧民族而言,在投身于华夏文明怀抱之后所发现的惊喜,主要有三点。

    其一曰:农耕。

    农耕文明天然具备的高下限,往往只需要一个照面,就能将下限无限趋近于零的游牧文明淘汰。

    其二曰:朝堂。

    农耕文明特有的,游牧文明并不会有,或者说是‘并不完全有’的中央朝堂,以及朝堂下辖的地方郡县政府,对于治下事务的处理、对于突发事件的‘托底’,都是草原上没有的。

    其三,便是军功。

    ——在草原,军功是换不来什么东西的。

    举个具体一点的例子。

    作为整个已知世界唯二的两个大块头,汉匈双方几乎是从方方面面,都将对方当成整个世界上,唯一有资格和自己相提并论、同自己掰掰手腕的对手。

    对于战场上斩获敌方军卒首级的军功,双方的重视程度也基本一致。

    ——按照汉家过去的军法,斩首匈奴正卒一级,曲长,即百人长以下可以直接官升一级、爵公乘以下这直接进爵一级。

    与此同时,无论是官面还是民间——无论是黑道还是白道,都对此等曾斩获匈奴首级的勇士崇敬有加。

    制度在奖励,社会风气在认可,社会普行价值在提倡;

    几乎整个汉室,都在善待这样一个‘有功之士’。

    而在草原,情况则稍微有点复杂。

    ——对于战场上,能阵斩汉军兵卒的勇士,草原上无论是单于庭这种至高统治层,还是底下的双头鹰八柱,乃至更往下的部落头人,也同样是提倡并尊重的。

    但这里的尊重、提倡,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以及伪现实层面。

    何谓‘伪现实’层面?

    就好比你作为一名匈奴勇士,在战场上侥幸杀死了一名汉军士卒,并英勇作战直到战争结束,活着走下了战场。

    那么接下来,便会是你们部族的长辈,对你毫不吝啬地竖起一根大拇指,然后称赞一句:不愧是我xx部的勇士!

    等你回到了部族,恰逢部族头人心情不错,召见了包括你在内的所有‘有功之士’时,也也有机会从头人口中得到一句:不错,真是个勇敢的年轻人,部族的未来有希望了。

    亦或是:我们老啦~

    部族的未来,都要看你们这些年轻的勇士啦~

    等类似种种。

    顶天了去,你运气爆棚,在某一次蹛林大会被单于扫了一眼!

    碰巧,单于听说了你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你也有可能极其幸运的得到单于的夸赞。

    类似于一句:年轻人不错,我看好你。

    然后就~

    没了。

    除了得到口头夸赞、精神崇拜之外,你再也无法获得其他任何实质性的利益。

    原来是个卒子,现在也还是个卒子;

    原本是个牧民,现在也依旧是牧民。

    你杀敌一人、斩首一级的军功,无论是从部族头人手里,还是单于庭那里,都换不回哪怕一只羊羔。

    因为按照草原游牧之民固有的认知,在战场上杀敌,根本就不是一件需要奖励的事。

    ——你作为战士上了战场,本来就应该杀敌!

    不是为了大匈奴,更不是为了战争的胜利,而仅仅只是为了你自己能活下去、能活着走下战场而已。

    就像你作为牧民,天生就应该畜牧,并按时向头人、单于庭上贡一样。

    草原上的一切,几乎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运行。

    作为奴隶,天生就应该为主人劳作,天生就应该舔主人的脚趾,天生就应该对主人赐予的每一点食物,乃至每一个好脸色感恩戴德,并贡献出一切作为报答;

    作为牧民,天生就应该拥有畜牧群,天生就应该成为一个家庭,也就是一个‘毡帐’的首领,天生就应该磨练战斗机巧,保护这个家庭不受外来者侵犯,并且接受部族,以及至高统治者:单于庭的统治;

    作为贵族,天生就应该具备与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强大武力,天生就应该睿智,带领着部众走向正确的方向。

    等等等等。

    一切;

    草原上的一切,都是按照‘作为xx,你天生就得如何如何’的认知运转。

    相较于这样的落后文明,农耕文明先进的点,就在于激励制度。

    不同于游牧文明‘有功不赏,有过重罚’的跛脚制度,农耕文明在封建阶段的根基,几乎是完全围绕‘赏罚分明’四个字去构建。

    奴隶有功,便有机会恢复平民身份;

    农民种地种的很好,也可以奖励一笔财物,以及一个官职:力田。

    工匠超预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可以奖励财物、资产,乃至于非皇族所能拥有的最高爵位:彻侯之爵!(西汉第一任少府梧侯阳城延,因建造长安城有功获封为侯)

    至于军队,就更是有功必赏的‘重灾区’。

第366章 文明的差异(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