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禅大师何等聪慧,瞬间就明白了萧风问题里的陷阱,因此他知道,自己绝不能正面回答。若直接回答不应该,别说朝廷会因此更厌恶和打压佛门,就是那些饱受倭寇荼毒的江南百姓也不会答应。若直接回答应该,那就是说自己作为一个和尚,是赞同萧风带兵去杀人的。萧风杀倭寇的原因,是倭寇杀了大明百姓,这不正是冤冤相报吗“真人此问,涉及朝廷,佛门不入世,贫僧是出家人,不能妄议朝政,请真人见谅。”赵文华提到嗓子眼的心总算放下了,心里暗赞老和尚很机警嘛,萧风这个混蛋给人挖坑可是出了名的!“大师既然不肯妄议朝政,那朝廷尊道抑佛,也是朝政,大师为何却要妄议呢难道是朝政不涉及自己,就不妄议,涉及自己了,就要妄议吗这和那些自私的小人有何区别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时,云淡风轻,事关己身时,暴跳如雷,这就是大师的修行吗”苦禅大师此时已经不仅是皱眉头了,脸上能皱的地方几乎都皱起来了,花白的胡须微微抖动,显然是不太淡定了。“真人口舌之利,贫僧早有耳闻,今日一见,名不虚传。不过真人一味诡辩,也只是小道而已。贫僧只说一点,即可说明佛门为大道之理,不辩自明。真人可愿听吗”萧风笑了笑:“不愿听。”嗯所有人都惊呆了,赵文华更是差点跳了起来,你,你他妈的,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呢苦禅大师也惊呆了,不知所措的看着萧风,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说什么,难道起身就走吗那好像不行吧。前面自己被萧风问得东躲西藏,不肯正面回答,有耳朵的人都能听出来自己落于下风。现在自己要反击了,总不能因为人家不愿听就不说了吧。“真人是害怕了吗”“不害怕。”“那何以不愿听”“大师,不愿听就是害怕吗”“真人,不害怕就不该不愿听啊。”萧风微微一笑:“大师,听说南京城外,秦淮河上,十里胭脂淘做水,半城锦绣织为天,在下一直想见识见识,不知大师可愿同游”堂上堂下顿时哗然,秦淮河上是什么地方是个人都知道,那是大明最大的流动青楼,一座座花船上,挂的都是带字的红灯笼啊!萧真人,竟然要拉着苦禅大师,去逛秦淮河!一个道士带着一个和尚,去逛青楼,这是什么神仙组合啊!苦禅大师这次真的沉不住气了,白须狂抖,但他毕竟是高僧,很快就冷静下来。“真人玩笑了。”“大师不愿去吗”“出家人,不该踏足烟花之地,自然是不愿的。”“大师是害怕了吗”嗯在这儿等着我呢苦禅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无奈的看着萧风。“真人,贫僧明白你的意思。你若不愿听,我不问就是了。”“我愿意听啊。”“你……你刚才还说不愿意听。”“我刚才不愿意听,现在愿意听了,难道你结缘传道之时,还会因为别人之前不愿意听,后面就不肯再传道了吗”“这……自然不是,只是真人既然愿意听,之前何必还要如此无理取闹呢”“难道你结缘传道之时,面对一个放下屠刀想结缘的人,还要苦苦追问他,既然你要放下屠刀,之前何必还要拿着屠刀吗”苦禅闭上眼睛,调息了一盏茶的功夫,再睁开眼时,终于表情和语气都恢复了平静,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真人,我要说的证据就是,佛门来自外域,却在天下广为流传,信徒众多。即以中原为例,历朝历代,多有毁佛灭佛之举,然佛门历经千年而不绝。道门起源于中原,历朝历代也少有灭道之举,然道门在中原尚且难比佛门,更别说中原之外,几乎不出国门!大道行,小道不行,这足以证明佛门为大道,而道门为小道!”精彩呀,赵文华终于没控制住,跳了起来,然后见萧风和众人都看向他,十分尴尬地弯腰揉腿。“这腿最近受凉了,动不动就抽筋,哎呀,真是好疼啊,哈哈哈,好疼啊。”萧风看着苦禅,见他垂下眼皮,一副胜券在握的淡定神情,忽然笑了起来,倒把苦禅笑愣了。“真人何故发笑”“苦禅大师,佛家讲因果,讲的年头太多了,慢慢地就混淆了因果的关联。所谓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对吗”“正是如此,有何不妥吗”“大师以佛门传播多地,信徒众多为果,以道门不出国门,固守中原为果,倒果为因,得出佛门是大道,道门是小道的结论。那请问大师,天下是读书人多呢,还是和尚多呢”苦禅大师一愣,这个问题就是傻子也知道答案,是决不能胡说八道的:“自然是读书人多。”“那按大师的说法,儒家人数最多,自然是比佛门还要大的大道了”“这……却不能这样说,佛门曾遭遇过毁佛灭佛,但读书人却是朝廷所保护的……”“秦始皇也曾焚书坑儒,五胡乱华也曾专杀衣冠,黄巢不第而反,也杀过不少读书人,就说最近的元朝,读书人死的不比和尚多”“这……读书人虽多,但若是算上信仰佛道的善男善女们,佛道就不比读书人少了……”“哦,若是不必当和尚或读书,只要心向往之的就算,那佛门就更得输得一败涂地了。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咱们不妨搞个现场调查好了。”萧风提高声音:“各位百姓,你们摸着良心说,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当和尚”这个调查其实没什么意义,除了极个别的百姓之外,其他百姓别说是摸着良心,就是摸着任何部位时,都绝对是碾压式的选择让儿子读书。苦禅大师无奈的看着一面倒的答案,不甘心的反驳:“我们
第三百六十四章 大道无形(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