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砖窑不远处的一条小路上,陆川发现了一些新鲜的车辙印,这些车辙印与之前在砖窑外发现的轮胎印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案发现场不是第一案发现场,死者是被车辆运送到这里的。
“看来凶手是用车辆将死者运到砖窑抛尸的。我们要扩大搜索范围,看看能不能找到车辆的行驶轨迹,也许能找到第一案发现场。”陆川一边观察车辙印,一边思考着。他沿着车辙印的方向,带领着队员们在周边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
与此同时,张辉得到法医提供的死者曾进行阑尾切除、心脏搭桥手术以及右腿骨折治疗等关键线索后,迅速组织人手对海州市各大医院展开全面排查。医院的病例记录或许是确定死者身份的关键突破口。调查人员兵分多路,对每一家医院的手术档案、住院记录进行细致筛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在第三人民医院,调查人员发现了一份与死者情况极为相似的病例。病例中的患者同样进行过阑尾切除和心脏搭桥手术,右腿也有骨折治疗史,年龄、身高信息与死者高度吻合。张辉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往医院。然而,当他见到这名患者时,却发现对方活得好好的,根本不是他们要找的死者。虽然有些失望,但张辉没有气馁,他知道,侦破案件本就充满波折,每一次排除错误选项,都意味着离真相更近一步。
与此同时,王帅在摸排周边工厂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一家工厂的负责人向他反映,有一名临时工人,名叫李建设,来自天州市,在15天前突然不辞而别,没有办理任何离职手续。这个时间点与死者的死亡时间高度吻合,而且李建设的年龄、体型等特征与死者相仿。王帅意识到,这个李建设极有可能就是他们苦苦追寻的死者。
为了验证这一猜测,王帅决定派人前往天州市李建设的老家,提取其直系亲属的血液DNA,与死者进行比对。这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只有通过DNA比对,才能确凿地确定死者的身份。陆川得知王帅的发现后,高度重视,立即调配了经验丰富的警员前往天州市。
前往天州市的警员们一路奔波,抵达李建设老家后,他们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在其协助下,顺利找到了李建设的父母。面对警方的到来,李建设的父母显得十分紧张和担忧。警员们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来意,说明这关系到一起重大案件的侦破,希望他们能够配合。李建设的父母在了解情况后,虽然内心悲痛,但还是强忍着情绪,同意了警方提取血液样本的请求。
样本提取完成后,警员们马不停蹄地将样本送回海州市进行DNA比对。等待比对结果的过程中,整个刑侦支队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大家都清楚,这个结果将决定案件是否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终于,DNA比对结果出来了,显示死者正是工厂里突然离岗的李建设。
确定死者身份后,陆川迅速组织张辉、王帅等人召开案情分析会。“现在我们已经确定死者是李建设,接下来要重点调查他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以及在海州市的活动轨迹,寻找他遇害的原因和凶手的线索。”陆川说道。
张辉首先发言:“我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李建设在海州市的社交圈子比较复杂,他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有过往来,可能涉及到一些经济纠纷。我们可以从这些人入手,调查他们与李建设之间的关系。”
王帅接着说:“我去李建设工作过的工厂了解到,李建设这个人在工厂里面和不少人都有一些冲突,当然也不仅仅是李建设和其他人有冲突,他们工厂那边拉帮结伙的情况很严重,所以很多人之间的关系都并不是特别好,而且计件工资这种事情有的时候工头说的。数量和他们自己的数量不匹配,有的时候也会责任。”
陆川听完张辉和王帅的汇报,眉头紧皱,陷入沉思。他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鞋底与地面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他内心焦虑的节奏。
“张辉,你再仔细说说和李建设有冲突的那些工人的情况,有没有什么细节被遗漏了?”陆川问道。
张辉翻开手中厚厚的调查记录,清了清嗓子说道:“陆队,和李建设有冲突的工人主要集中在工作分配和工资结算方面。除了工头张宝才,还有几个和他在同一条生产线的工人。比如说,周强和李建设因为争抢一个维修任务发生过争吵,按照规定,这个任务完成后会有额外的奖金。还有吴明,他觉得李建设在工作中偷懒,影响了整个小组的绩效,两人也有过矛盾。”
王帅补充道:“但是我们调查了他们在李建设死亡时间段的行踪,周强当时在外地老家参加亲戚的婚礼,有婚礼现场的照片和众多证人可以证明。吴明那天晚上一直在和朋友喝酒,酒吧的监控和他的朋友都能证实他的不在场证明。”
陆川微微点头,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那工头张宝才呢?再详细说说他的情况。”
张辉回答:“张宝才这个人在工人中口碑不太好,对李建设确实比较苛刻。他们因为计件工资的事情在车间差点打起来,当时很多工人都在场。不过,经过调查,张宝才在李建设死亡那天整晚都在陪户喝酒,饭店的服
第1580章 确认身份和案情分析(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