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前途无量陈晨卫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0章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啊?”

    “地效飞行器?”

    “吴工你都连名字想好了,真会拍马屁啊。”

    苏雪松以为吴前在给陈晨的想法现起名,佩服的不行。

    “什么叫起名,地效飞行器是本来就有的东西!”

    吴前无语的不行。

    这哪儿是发明,这明明就是张冠李戴。

    气垫船和地效飞行器完全是两个东西。

    前者是通过自身搭载的能源输出为动力,自主的在船身下制造高压空气层,减少和水面的阻力。

    而后者是提供过高速低空的飞行,让机翼下方的气流被压缩成高压区,利用的是空气动力,不需要自身输出动力。

    两种载具都是贴水面飞行,但原理本质不同。

    陈晨的想法,完全就是地效飞行器的变种,不存在发明创造。

    面对吴前的质疑,陈晨也抛出了一个问题:“有区别吗?”

    “有啊,这就像三轮和汽车一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载具类型。”

    “你管他三轮和汽车呢,你就说能不能跑吧?”

    “…能”

    陈晨才不在乎那些个东西。

    名字、类型都是瞎几把扯。

    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目前他们面临的问题细掰扯下来,无非就是吴前不想前功尽弃,舍不得。

    他千辛万苦搞出来的气垫船项目,不想就这么被毙掉,所以要找到出路。

    而实话实说,气垫船确实有点被时代抛弃了。

    气垫船需持续供气维持气垫,且高速航行时动力需求极高,导致燃料损耗巨大。

    单艘造价和维护费用远超普通两栖船,且需专门港口设施支持,所以运营成本也很高。

    再加上环境适应性交叉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缺陷,导致气垫船只能在快速突击、极地救援这些特种领域小规模保留,具备光谱性。

    所以要想让吴前的心血不白费,那就只有一个办法。

    逐个解决这些缺点。

    “如果气垫船变成飞机,利用飞行器造成的气流提供升力,能源损耗是不是会大大降低?”

    吴前五官紧皱:“…好像…”

    “如果变成飞机,它是不是不需要港口维护?”

    吴前:“…好像…”

    “如果变成飞机,你的项目是不是能保留下来?”

    “好……”

    “别好像了。”陈晨预判了他的回答。“你别项目叫什么,只要我们达成目的,叫啥都一样。”

    “确实……”

    是啊。

    陈总替他打开了新的世界观。

    叫气垫船,还是叫地效飞行器,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

    最终的功能还是运输,二者大的形式都是贴水面飞行。

    最后的结果还是吴前自己的科研成果得以保留。

    甚至思路打开之后,气垫船的一些固有的劣势会完全消失,又会完全获得地效飞行器有点。

    速度快、能耗低、还不需要码头!

    换一个角度,自己的短处会变成长处。

    想到这里,吴前对于陈晨又有了一些敬畏。

    任总诚不欺我。

    这位小老板,还真是深不可测。

    以前吴前和陈晨单独打交道的机会不多,知道他是个天才,但具体有多少才华,说不准。

    他以为陈晨就是年轻一代科学家的翘楚,本专业才华拉满的那种,但也只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没想到。

    陈总的思维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框架,而是有一种战略者的眼光。

    刚才那些感悟,正常应该从七老八十的人精嘴里说出来。

    可陈晨看着才不到三十岁,太突兀了。

    如此,吴前不再抱着抬杠的心理和陈晨交流,而是发自内心的请教切磋。

    “地效飞行器的话,其实也有点道理,只是我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我不是搞飞行器的。”

    陈晨摆手:“你看,又固化思维了吧?你是船舶科学家,还是空气动力学家,那不都是一张嘴的事儿吗?我以前也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大帅比,也不是搞飞机的,现在不也是搁所谓的无人机专家?”

    “呃……”

    陈晨切入正题:“我的意思是,地效飞行器和气垫船是有点相通的,能让你把项目保下来。”

    “首先,地效飞行器,无非就是空气动力学白嫖术。”

    “贴地飞行一时爽,一直贴地一时爽。”

    “还不用像气垫船一样,用自身的动力制造升力,能耗低到极值。”

    “说是飞机,它大部分的飞行区域还是在海上。”

    “这样的话,船和飞机有区别吗?”

    吴前已经接受了这个设定:“这个我明白,但有一说一,地效飞行器没有发展起来,也是不冤的啊。”

第420章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