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又上了腊月。
腊月十二,洛都就迎来了今冬的第二场大雪,早在半个多月前,洛河的河道就被冻上了。
接触过明相集体学习讲义的帝国精英们,都心情沉重。
小冰河期的判断,越来越实锤了。
幸好,运河西线贯通,外部威胁也暂时解除。
永兴三十一年最后一次御前内阁扩大会议。
“陛下,颍水上游已经上冻,疏浚十分困难,民夫怨声载道,建议暂且停工。”
大司农卫忠先率先发言谈及运河事宜。
姬十三有些无奈,还是看向姜云逸。
姜云逸微微前身:“陛下,臣以为,下大雪暂时停工,不下雪还是接着挖。”
卫忠先怒道:“你口口声声天下为公,竟如此不吝惜民力?”
姜云逸淡然道:“只要钱给到位,不存在不吝惜民力之说。
东线运河可以稍缓,但西线运河颍水段河道不畅,不能承载社稷之重。
原本要北上的粮食,竟然因为河道不畅,不能及时运达,还有四成卡在项城、汝阴不能启运。
河道疏浚本就宜在冬日枯水期进行。今冬雪大,来年一开春融雪就会导致水位上涨,然后很快就会进入汛期,更没得做。
眼下的困难,反倒是最容易克服的了。
工钱涨五成,叫民夫们今年在工地上过年,明年开春前务必疏浚完工!”
有理有据,振聋发聩。
卫忠先皱眉道:“今年为了贯通运河西线,朝廷动员了八十万民夫,预算已经超出了两成。
仅颍水疏通,还要整整三十万民夫,工钱若是涨五成,预算不知要超支多少。”
姜云逸断然道:“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卫忠先嗤笑道:“大言不惭,央行的钱,有一半明年可是要还本付息的!”
姜云逸仍旧从容道:“央行银库里还有九百万万呢,便是来年诸位带头挤兑,也足够了。”
噫!~
众臣皆是怒目而视。这竖子竟敢公然威胁他们?
“四大常平仓堪堪够用,项城汝阴那边都爆仓了,正在按照三千万石的规模扩建。
东线运河沿线的盱台中转仓也在改扩建成三千万石级的常平仓。
如果连三年五年期的储蓄都要提前兑现,就拿粮食抵给诸位。”
运河淤塞后,南粮到了淮北就得转陆运,到洛都虽然只有大几百里的距离,但消耗也是五倍起步。
如今陆运的巨额损耗都节省下来了,朝廷粮食立刻宽裕了许多。
“如果有人不想要粮食,朝廷还有大把的优质公产可以抵扣;
朝廷在海总有五成份子,投总有三成,北总还有半成多点。”
一条条应对策略都摆在面前,叫众人无言以对。
这只是展示给大家看,证明央行绝对崩不了。
谁要真敢惦记常平仓的粮食和公产,试试看?
李镇元忽然道:“北总的事情,今日一并解决了吧。”
老爷子忽然打岔,实权大将们皆是眼皮抖了抖,只是老爷子发了话,姜久烈、陈之龙竟然也都没反对,就都不敢吭声。
今年与草原的兵器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军方受益良多。
高炉炼铁取得初步成效后,大规模扩产,兵工坊连轴转。
旧的兵器淘汰下来一大批,都以友情价卖给了燕西各部,大周禁军则直接更换新装。
购买大周旧军械的燕西各部,把东匈奴打得满地找牙。
到了年中的时候,东匈奴南部各部首领都跑到凉州那里强烈抗议大周对燕西的支援,除非大周也支援他们。
于是,年初就开始布局的关中石炭开采、石炭炼焦、高炉炼铁、兵工坊,一整条重工业基础产业链,从无到有,半年时间就初步建立起来了。
炼焦和冶铁的下游产业也跟着起来了。
年初姜云逸定下的策略,借草原战争,把自家重工业拉起来,竟然真的可行。
我们不要战争,我们只要战争红利。
草原上也不都是傻子,肯定也回过味来了。
但明白了又如何?
你两家最多就是打不动了停战,敢给南边一个不友善的眼神,立刻给你断奶。
杀人不见血,才是最高明的杀手。
与燕国的贸易北总独占半壁江山,主要仰仗去年的北伐和朝廷布局,尤其还拿出了投总的诸多产业去燕国投资,还投入巨额资金修建东线运河。
如此多布置,虽然主要不是为了经商,但也不可能叫将门吃了大头。
姜云逸没有吭声,姜久烈道:“三成够不够?”
姜云逸这才点头道:“够了。”
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三人三句话,就定下了。
廷尉寺卿张朝天出列问道:“今年朝廷官吏的年终绩效如何统
第449章 又开始跋扈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