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将一箱箱民族服饰小心翼翼地搬进宅子。
一时间,宅子里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民族文化盛宴。
苗族的百鸟衣率先映入眼帘,整件衣服以黑色为底,用五彩丝线绣满了飞鸟、蝴蝶等图案,羽毛栩栩如生,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苗族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与热爱。
接着是傣族那轻柔飘逸的筒裙,裙摆上的傣锦图案细腻繁复,有水纹、花卉,还有象征吉祥的大象,展现出傣族人民生活在美丽水乡的温婉与灵动……
“先给彝族姑娘上妆!”赵恒熙将资料往八仙桌上一放,指尖划过彝族服饰上的火纹刺绣,“阿诗玛的头饰要戴三层,珊瑚珠必须串成麦穗状。”
化妆师们应声而动,将彝族姑娘的长发盘成高耸的发髻,银饰流苏垂落肩头,映得皮肤如古铜般发亮。
赵恒熙抱胸,目光落在一套华丽的汉服上,朝温婉努努嘴,“去穿上给我看看。”
温婉笑了笑,听话地抱着汉服进入内室。
不一会儿,她提着裙摆从内室转出,月白色的马面裙在青砖地上铺开涟漪。
这件交领右衽的汉服采用香云纱面料,暗纹在光线下流转着竹影,衣缘处用盘金绣技法绣着二十四节气纹样,立春的嫩芽与冬至的雪梅首尾相连。
“这是苏州缂丝大师用半年时间织就的,”温婉轻抚衣襟,有些感慨,“经纬间都藏着《齐民要术》的农耕智慧。”
所有人都停下动作看呆了。
赵恒熙立即指挥摄影师调整机位,对温婉道,“阿婉,快站到天井逆光的地方,让裙裾的光影流动起来。”
然后又上前亲自给温婉整理腰封,玉质禁步轻碰发出清越声响,“记住,走台步时要像春水漫过鹅卵石,既有力量又不失柔和。”
温婉很聪慧,立刻联想到赵恒熙想要的效果。
所以当温婉身着汉服走过青岩村的百年香樟树时,摄影师捕捉到树影在衣袂上的婆娑。
她抬手抚过树皮纹路,镜头特写定格在指尖与衣纹的互动——古老的织纹与新生的触感在此刻对话。
“这件汉服的每一根经纬,都在等待与现代人的相遇。”赵恒熙在镜头旁轻声说道,这句话后来成了视频中最动人的赞美。
接下来的拍摄的内容堪称民族服饰的视觉盛宴。
赵恒熙带着摄影团队充分利用青岩村的自然风光和古朴建筑,让民族服饰与自然人文背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跟在温婉身后出场的是穿着壮族服饰的模特。
她站在古老的石桥上,一身黑色的对襟上衣搭配蓝色的百褶裙,衣服上的壮锦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壮锦上绣着的太阳、青蛙、铜鼓等元素,是壮族人民对太阳的崇拜、对生殖繁衍的祈愿以及对祖先的缅怀。
模特手持一把绘有壮族传统图案的油纸伞,步伐轻盈,缓缓走过石桥,仿佛带着观众走进了壮族的悠悠岁月。
赵恒熙紧盯着镜头,不断调整着角度和光线:“很好,注意眼神,要透露出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接着是景颇族的模特。
她穿着绚丽多彩的织锦服饰,来到村边的田野间。
景颇族服饰的色彩鲜艳夺目,红、黄、蓝、绿等颜色相互交织,如同天边的彩虹。衣服上的银泡和铃铛随着她的动作叮当作响,为这片宁静的田野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
模特在田野里欢快地奔跑、跳跃,展现出景颇族人民的热情奔放和对大自然的亲近。
摄影师迅速按下快门,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瞬间。
“景颇族的服饰充满了生命力,要拍出这种活力四射的感觉,让观众也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无限激情。”赵恒熙对摄影师说道。
随着拍摄的推进,一个个民族的独特魅力在镜头前一一展现。
哈尼族的模特穿着靛蓝色的服饰,站在层层叠叠的梯田边,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宛如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诉说着哈尼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傣族姑娘在溪边展示傣锦筒裙,水波与织纹相映成趣;蒙古族汉子牵着白马走过草场,皮袍上的盘肠纹在风中舒展;最震撼的当属苗族百褶裙的集体展示,十八个姑娘同时转身,银饰瀑布般倾泻,恍若星辰坠落人间。
“停!”赵恒熙突然叫停拍摄,指着侗族姑娘的头帕,“流苏长度不对,要垂到肩胛骨第二颗纽扣的位置。”
她翻开特地带过来的《华国少数民族服饰图谱》,泛黄的书页间夹着多张便签,“这里记载,侗族缠头帕要绕七圈,象征北斗七星指引归途。”
在拍摄羌族羊皮鼓舞段落时,赵恒熙听说现场有这羊皮鼓的传承人时,便坚持让非遗传承人亲自上阵。
只见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握住鼓槌,牛皮鼓面震颤出古老的节奏,镜头从他沟壑纵横的脸庞摇向翻飞的羊皮鼓,最后定格在鼓面上的太阳图腾。
“
第432章 民族服饰的视觉盛宴(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