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的堤坝旁,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过。
即使在修堤坝的时候,也没像今天这样人多。
叶辞书站在堤坝前看了看,最后把眼神放在了不远处的那处堤坝。
她手一伸,身后的那个护卫立刻从盒子里取出一本账本递到了叶辞书手里。
大家都不说话,看着这个身量娇小的女子翻着手中的账册。
好一会儿之后,叶辞书才看向已经一身冷汗的河道衙门的三个知事。
“王书年知事是哪一位?”叶辞书问道。
三个知事里的一个立刻走了出来。
“下官正是王书年!”
“二十一年岔河两岸的堤坝的账是你负责的?”叶辞书大声问道。
王书年赶紧躬身说是。
“是南岸北岸一起修的?”叶辞书继续问道。
“是!两岸一起修的,岔河重要,既然要修堤坝,那肯定是两岸一起修。”王书年小声说道。
“大点声!没吃饭吗?”不等叶辞书开口,十二爷就出声训斥了。
王书年被一吓,赶紧就又重复了一遍。
“是!二十一年河道衙门重修了岔河两岸的堤坝,是南岸北岸一起修的。”王书年大声说道。
这话一说,跟着来看热闹的百姓们里突然就有人小声议论起来。
“二十一年修了这么多堤坝吗?”
“好像是修过,我也记的不太清了,不过真的修了那么多吗?”
“修南岸的堤坝倒是正常,北岸的……他们会那么好心吗?”
“嘘!别说了,总督大人的脸色都不对了。”
百姓们小声议论了起来。
王书年脸色更是有点惨白。
叶辞书也不管百姓们议论的声音,只是指着岔河北岸的堤坝问道。
“你确定?岔河两岸的堤坝都是在二十一年重修的?”叶辞书再次问道。
王书年赶紧点头。
事到如今,即使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说谎,账本上记的那些他也要认。
“是!二十一年重修,二十二年小修,去年又修补了一些。
但后面的两次小修的账不是下官记的。”王书年大声说道。
“好!既然如此,那我问你,二十一年修岔河堤坝花了多少银子?
用了多少车的木材,多少袋的砂石,还有多少桶糯米砂浆?”叶辞书继续问道。
“二十一年修岔河堤坝花了四十五万两银子。
用了两百三十车的木材,两千七百袋的砂石,一千八百六十桶的糯米砂浆。”王书年忙说道。
“记得这么清楚啊!那请问王知事,修两岸堤坝工程不小。
用了多少匠人,多少人服了徭役?
在匠人身上又花了多少银子?其中可有人劳累过度生病或受伤?”叶辞书紧追不舍。
王书年……
这些他都不知道啊!
“大人,这些都是算在总账里面的,时隔几年,下官也有些账目是不记得的啊!”王书年辩解。
叶辞书冷笑一声。
“不记得了!刚刚王知事说的那些木材,砂石,糯米砂浆的数量不是信手拈来吗?
其他的账就不记得了?”
王书年只是低着头,不敢多说一句话。
叶辞书见王书年不说话,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小账王知事不记得了,那也有情可原,那下面的大帐王知事可不要再说不记得了。
王大人,你说你是看着二十一年岔河两岸堤坝修建起来的。
那我问你,当年北岸修了多少尺长的堤坝,南岸又修了多少尺?
这个账,王知事应该记得吧!”叶辞书盯着王书年问道。
王书年擦了下额头的冷汗,忙不迭的点头。
“记得!记得!这个还是记得的!
南岸的堤坝修了有三千两百尺长,从沈庄到吴家屯。
北岸的堤坝也修了三千两百尺长,从李家村到赵家沟。”
叶辞书呵呵笑了两声。
“你确定这个数字没有错?南岸和北岸都修了三千两百尺?”
“确定!我记得很清楚,账本上都写着呢!”王书年忙说道。
叶辞书看向不远处的那处堤坝。
“你说北岸是从李家村到赵家沟的?
但是从李家村到何家庄的那一千三百尺长的堤坝不是六年前乌青云乌大人在的时候修的吗?
怎么就成了二十一年修的堤坝了?
王知事,你又撒谎了吧!”叶辞书平静的说道。
王书年……
一直竖着耳朵听的百姓们……
“不!算师记错了,那段堤坝是二十一年修的!”王书年依旧咬牙坚持。
叶辞书也不和王书年争辩,而是请了李子木找来的那三个老人。
“这三位老人
第301章 第一杀(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