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了无畏旗舰之后,舰队继续航行。
这一次一共建造了五艘无畏旗舰,黎信和高冰彦各带走一艘。
接着,黎信安排了一艘前往艾哈迈德战斗群支援。
有了这一艘无畏旗舰,艾哈迈德在应对坦尼帝国的威胁的时候,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另外的两艘,则被黎信安排去支援纳尔博星堡的翁华。
舰船分配完毕之后,黎信和高冰彦继续朝着星图中所记载的生命星球所在的星系前进着。
他们来的时候,从贯索四的防线来这边,中途有通过一个天然虫洞,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这个虫洞位于一个资源星系之内,黎信先是安排了一艘高速舰船前往查看,看看这里的亚空间风暴是否散去。
接着,舰队的主力才向着已经没有风暴的位置前进。
……
斯图五星系。
这是一个拥有一颗恒星,以及十三颗行星的星系。
在星系内的第七颗行星,这里是一颗生命星球。
从星球的大小来看,要比银河防务集团的首都联合要小上一圈。
亚空间风暴,已经在一年多以前,从这里慢慢的消散。
斯图行星之上,这里生活着数量众多的人类。
行星之上,被分为了数十个势力和国家,他们之间的领土犬牙交错。
这种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最初的开拓者是脱不开关系的。
人类开拓行星的工作,比如蓝图生物科技,罗德动力,或者是其他什么势力。
他们会将已经发现的生命星球列为殖民星,随后招募人手,降落行星进行开拓任务。
当前哨基地完成之后,会运送大约上千万的人口抵达这个行星进行正式的开拓任务。
宇宙之中,星系很多,能够适宜人类,或者改造之后,适宜人类生存的行星,也有很多。
在这种开拓行星的时候,大家信奉的都是野蛮开拓,谁发现,谁建立了殖民地,谁建立了开拓基地,最终运送来大批的殖民者,这个星球就是谁的。
所以有些时候,一个行星上,甚至拥有不止一个统治者。
如果两方势力的殖民进度差不多,到最后的话,要么就是会合作开发行星。
要么就是进行置换,将这个行星的所有权,与其他有争论的行星所有权进行置换。
所以,在越靠外的殖民星,他们之间的所属权关系就越混乱。
一个生命星球,往往可能会有三四个势力宣称对其有所有权。
而越往人类星域的内部前进,这里的行星所有权就越确定。
因为这些已经开发完毕的星球,都已经是经过了置换的,所有权确定了下来。
一个势力的大多数星球,都会在临近的位置,方便经营,统治,以及征税和作战。
但是在外围,这种所有权混乱是常有的事情。
每一颗生命星球,能不能改造成功,能不能殖民成功,都是未知数。
开发,殖民一个生命星球,周期是很漫长的。
这就像蓝星时代进行创业,开一个初创公司一般。
行星就是这个初创公司,每一批的开拓者的前哨基地,都是这个公司的桌椅板凳。
每一次运输来的殖民者,都是投资公司对这个初创公司进行融资。
当一个生命星球最终开发完毕,拥有数亿的人口,并且开始对外产出资源的时候。
就是这个公司上市的时候。
而这个时候,也是一些诸如蓝图,罗德动力这些大企业,将这些行星的最终所有权确定下来的时候。
如果这个星球,靠近罗德动力的势力范围,那么他们就拥有优先的竞价权。
付出各种惊人数字的资源和代价之后,将这个星球所有的股份收到手中,彻底的统治这个星球。
这样的操作,也就导致了行星之上拥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势力在进行开拓。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些投机,他们借助着这次的开拓行星,想要翻身。
行星在开拓的初期,这里危机四伏,但是也遍地都是机会。
只要来的够早,获得的利益也就更大。
一个开发完毕之后的行星,至少有一半的高层,是来自于最初的行星开拓者。
其他没有当成高层的开拓者,也会在行星开发的过程中,赚的盆满钵满。
往往可以奠定一个在行星上,属于富人的阶级。
而这是原本顺利的情况下。
当亚空间风暴席卷这片星域之后,情况就大有不同。
行星之上,众多的开拓者没有了头顶上的领导。
他们只能够依靠自己。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漫长的时间过去,一个行星之上的数个大的开拓势力,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分裂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第748 章 风暴中的殖民星球(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