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吱…”
“卫19呼叫,卫19呼叫…”
“收到,请讲!”
“已经代替小船,重复,已经代替小船!”
“收到!”
卫宏清楚,这个时候用望远镜无效,就因为距离太远,尽管没有达到30公里,可也有二十多公里的距离,保持航速,拿起对讲机开始询问:“围网的长度怎么样?”
“还有3公里左右。”
卫二叔第一时间回复,现在早就已经鸟枪换大炮,以前的时候什么网都只能根据参照物或是预估的方式来,现在不需要,像这张长达30公里的围网,每1公里都有一个标志,看这些标志可以让你很清楚的知道剩下多少公里长度,又放下海里多少长度:“准备拖行了吗?”
“不用。”
卫宏选择拒绝,渔船太大,船岛很高,视野更加开阔,可也有利有弊,有一些地方他在驾驶舱内还真没办法看到,有一定的死角:“全部放完再拖行。”
“好的!”
卫二叔不再说些什么,等着放完再说一下就好。
3公里的长度,还真不多,也就是渔船降速了,不然的话也就那么几分钟之间就会放完,因为渔网是顺着渔船的航速速度惯性下放到海里的。
“围网全部下放。”卫二叔在全部放下之后,第一时间汇报。
“好,让船员们远离,准备开始拖行!”
卫宏并没有第一时间起速,需要给甲板上船员一些时间,最少远离和站位需要特别注意,他也需要通知卫19那边:“卫18呼叫,卫18呼叫…”
“听到请讲!”
“拖行,双船汇合!”
卫宏可不会单船来拖行,虽然以渔船的动力没有任何问题,再重也能拖得动,但比较费事,还不如是两艘大船一起拖行来汇合,节省时间的同时,也省不少力气,至于说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这张围网太长太长了,两端拖行是最优解:“注意一下航速,慢速拖行即可,下的是30公里长度围网。”
“明白!”
“通知小船撤离!”
“好,我来通知!”
继续下网作业,现在只是下网,还不算是下完,最少下围网,需要围网两端汇合交接到一起才算是下完,之后是收紧围网下方网口,那是在收网。
围网两端还没有交汇呢,不算下完。
两端拖动,两艘都是大船,一点都不吃力,毕竟从一开始下网的时候,就稀稀松松,现在拖动,更像是在调动整张围网布在海里的形状,随着两端拖动时间越长,整张围网将会更像是一个圆形。
事实上也是如此。
在有意的放这张围网时。
卫宏本来就将渔船控制着走一个圆形路线,下令两艘船一起拖行的时候,实际上两艘船员相距的距离并不远,只有那么三五公里的样子。
也就是拖行的时候不敢开太快,不然的话不需要多久就能汇合到一处。
十五分钟后!
双船眼看着就要交汇到一起。
“准备交接!”
卫宏一直都有注意实时渔讯,关注海里的情况,一直在下围网,渔船在航行着,整个鱼群的全貌一清二楚,围网长度限制了不能包围更大的海域,中途的时候是从鱼群中间穿过去,鱼群受到惊扰四散而去,可在实时渔讯的虚拟屏幕之下,这个鱼群又在不远处重新聚集:“围网由卫19来收!”
“泰叔,你过去卫19那边指挥收网,这边还继续下网!”
几道指令下达,可还远远没有结束,干脆开启渔船的广播系统,这样更加方便:“准备圆形拖网,注意桅杆情况,还有人员站位…千万不要被缠到。”
“注意安全!”
“同时,也要注意圆形拖网不要发生缠绕。”
“各单位选择就近位置抓牢扶紧,接下来渔船会大角度转向和极高速航行。”
卫宏通过广播系统,一道道的命令,其中也有他的特别交代。
安全第一!
捕鱼很重要,可安全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渔船甲板上作业,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问题,实属不应该,而要是因为站位的问题发生意外,就更加不值得了。
只能说!
渔船越来越大,甲板空间更大不假,可大渔船有很多的设备设施,也不是以前宏泰号能够相比,更少卫18号渔船上的桅杆可多得多,其中最显眼的当属那高高竖起的大桅杆,而有横向的桅杆,形成一个十字架形。
这是下圆形双拖网准备的,利用的就是横向的桅杆来固定圆形拖网,还能够调整高度,让圆形拖网入海里完成拖网捕捞作业。
整个桅杆体系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很复杂。
有一点是无法避免,便是绳索极多,没有各种绳索也无法实现入海拖网捕捞作业。
绳索一多,便可想而知了,船员一个不小心,站位有问题,会被绳索绊到,摔一跤是
第208章 继续下网…单船双拖(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