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林决定去一趟野麻滩。
这是他反复思考了几天后的结果。
受省府派遣,来西靖县已经有些日子了。
但他一直待在县城里吃喝玩乐,就是不想抛头露面。
说句心里话。
在接到这趟出力不讨好的差事的时候,他就暗暗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自认为是绝佳的策略。
这就是韩联山骑兵团为了征收粮饷,不论跟野麻滩的吕王赵三家大户如何闹腾,哪怕闹的天崩地裂,自己也绝不能卷入其中。
他很清楚。
这是一个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深不可测的漩涡。
稍有不慎,就会坠入其中,死无葬身之地。
有且只有置身事外袖手旁观明哲保身才是最高明的手段。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目前的身份和处境。
三年前的那个冷的能够冻死狗的冬天。
黄河两岸。
硝烟弥漫炮火连天两军杀的血流成河。
四马拒孙战役打的正当热火朝天。
作为孙殿英手下的骑兵师副参谋长,与马家军韩联山的骑兵团刺刀见红,面对面地打过几场生死硬仗恶战。
不管胜负,两人由此结下了血海冤仇。
后来。
在内外夹击之下。
孙部惨遭毁灭性打击,兵败仓惶逃跑之时。
郭树林见风使舵阵前反水,及时投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老上司如今的省府朱主席,才算保住了一条性命。
可眼下。
奉省府之命来到野麻滩调查处理韩联山骑兵团强行向吕王赵三家征收粮草饷银的事件,令他很是头疼也很是无奈。
左思右想反复权衡了几天,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只是一味的逃避,不去一趟野麻滩是不行了。
要不然,实在无法向顶头上司交差。
就这样。
踏着早晨寒冷的阳光。
郭树林怀着一肚子的无奈怨气,走进了县长办公室。
李文斌笑眯眯地注视着这位因酒色过度而显得有点疲倦的“钦差大臣”。
少许。
用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语气问:“今天郭特派员又想去哪里观光散心?”
自来到西靖县城的第一天开始。
这位省府的特派员眼里只有酒肉美色,尽情地享受这种“将在外,不由帅”的自由生活,哪里把肩头的重任放在心上了。
“哪儿也不想去。”
郭树林坐在对面的沙发上,苦笑着说:“今天只想去野麻滩一趟。”
“特派员不是在开玩笑吧?”
“开啥玩笑?都到火烧屁股的时候了,谁还有心思开玩笑?”
见他说话的语气神色很郑重,李文斌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本来。
他给这位特派员精心编制了一张大网。
目的在于充分利用骑兵团横征暴敛的事件,大书大作一篇大文章。
正因为这样。
他才不惜用酒肉美色百般笼络郭树林,让其不思作为,以便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效果。
当然。
这也是他三番五次催吕厚仲尽快找见那个小杏花的真正目的。
只可惜。
时至今日。
那个小杏花还是没有送到郭树林的怀抱里。
莫非这老家伙嫌我没有满足的这点心愿,才想去野麻滩?
于是。
笑着安慰道:“好事多磨,特派员不要发急嘛。”
郭树林双手一摊,冷笑着说:“不急由不得我,上面催得很紧,要我抓紧时间拿出调查结果。”
紧接着,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说:“再不去野麻滩,我脑袋上的这顶乌纱帽恐怕就戴不长久了。”
李文斌哈哈一笑,说;“这样吧,等我这阵子忙完了,抽时间陪特派员去一趟野麻滩。”
“不用了,李县长。”
郭树林摇摇手,说:“不劳你李县长的大驾,让自卫团岳团长陪我去就行了。”
李文斌顿时一愣。
心想,这家伙不愧是老兵油子,贼滑的很呀。
略一沉思,说:“岳团长带人去卧虎山剿匪了。”
郭树林也是一怔。
他知道,卧虎山地处西靖县的最北面,山大沟深,自古以来就与盘龙山乌兰山合称“三大名山”。
随即,用不相信的目光紧盯着对方,脱口问:“卧虎山也闹土匪了?”
“不是土匪,准确的说,是一股游击队。”
“***的游击队?”
李文斌点了点头。
满脸忧郁地说;“一个叫罗振亮的穷光蛋吃不上饭活不下去了,领着一伙刁民在卧虎山一带打劫富户人家,猖狂的不得了。”
第121章手段(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