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如毒蛇般地在郭树林脑海里心头上纠结缠绕了整整一夜又一个上午。
直到下午三点。
他才狠下心咬紧牙关拿定了最后的主意。
决定不当缩头乌龟,哪怕豁出自己的这一百多斤,也要去善缘庵见尤天鹤一面。
脑袋掉了不就是个碗口大的疤吗?
二十年以后,老子还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
在去善缘庵的路上。
他不停地这样安慰鼓励自己。
天色阴沉,没有风。
远处的树木还是近处的花草,一切景象看起来都灰蒙蒙雾沉沉的,不甚明朗清晰。
出了东门。
一眼就看见了善缘庵那朱红色的大门。
郭树林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藏在腰间的短枪。
狠狠地想,如果尤天鹤敢动手,老子先一枪打死她。
又抬头望了望阴云低垂的天空。
而后。
很警惕地朝四面看了看,才小心翼翼地踏上了通往山门的青石条台阶。
不一会儿。
就来到了经风吹雨打而斑斑驳驳的山门前。
他呼出一口长气,回头看了看身后,见没有异常情况,才举手敲门。
很快。
里面就传来了一声娇喝。
“谁呀?”
郭树林没有回答,继续轻轻敲打山门。
里面的声音有点不耐烦了。
“谁呀?不说话,只敲门,是不是哑巴了?”
伴随着这句话,山门开了。
一个素面清纯的小尼姑探出脑袋,两只黑葡萄似的眼睛紧盯着门外这个周身上下显得很阔气的男人。
善缘庵很少有这副模样的男人来进香。
又问:“是你在敲门?”
郭树林很谦恭的微微一笑,朗声说:“小施主,我是来上香还愿的。”
小尼姑说话的语气依旧冷冰冰的。
“你是香,那就进来吧。”
郭树林强忍着心中的笑意,走进了山门。
院内打扫的很干净,不见一片落叶。
冯娘娘殿前的香炉里插满了小指粗细的黑香,燃得正旺,青烟缭绕,香气四溢,衬托的整个庵内越发的寂静肃穆。
郭树林点燃了三炷香插在香炉里。
又恭恭敬敬地跪在蒲团上,规规矩矩地磕了三个响头。
然后,掏出几块大洋,放进了香炉旁的功德箱里。
做完这一切,才觉得心里略微踏实了一点。
这个时候。
四下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
他暗自冷笑了一声。
心想,尤天鹤这只江湖人称丹顶鹤的野鸟也许很快就会飞落在自己身边。
于是。
装出一副很认真的样子,默默地欣赏起那座名为“冯娘娘”的雕塑彩像。
之前。
在多次酒后闲聊中,自卫团团长岳秀峰向他讲述了很多有关西靖的乡野传说。
眼前这个慈眉善目一脸敦厚福相的冯娘娘就是其中之一。
据传。
她就是野麻滩王记车马大店大掌柜王明泰的母亲王冯氏的娘家人。
因为生性忠贞刚烈,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破兰州城时,不愿遭受屈辱而悬梁自尽。
死后又魂归故里造福家乡,深受黄河两岸老百姓的爱戴。
故而。
在善缘庵内就有了这位明末肃王的王妃娘娘的塑像。
这个故事在黄河两岸流传甚广。
按照岳秀峰的说法,像这样的传说很多,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不过。
郭树林是抱着姑妄听之的心态来解闷的。
传说嘛,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听笑笑,就完了。
就在他一边欣赏冯娘娘的雕像一边很耐性地等待尤天鹤自动现身之际。
先前那个眉清目秀的小尼姑轻轻地来到了他身旁。
小声说:“施主,我师父枯叶道长请你去一趟。”
郭树林很疑惑地问:“你师父找我?”
“嗯,我师父请施主你。”
“她有啥事儿找我?”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施主你去了就知道了。”
“她在哪儿?”
小尼姑微笑着用手指了指大殿左侧的禅房。
说:“师傅住在那里。”
郭树林看着那几间很简陋的屋子,心里嘀咕了起来。
人生地不熟的,不知这个唤作枯叶的道长找我到底有啥事儿呢?
那小尼姑催促道:“施主,请走吧。”
郭树林掏出怀表看了一眼,见距离尤天鹤约定的五点钟见面还有些时间。
便暗暗狠下心,不再犹豫,紧跟在她
第123章会面(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