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义先生,一代大儒。
三水县中如圣人一般的存在!
是三水县唯一的教书先生,办着县城唯一的书院。
百姓心中的子义先生是温文尔雅,和颜悦色的。
何曾见过其不悦之时?
现在非但不悦,还甩了书本,砸了摊子,这是要出大事儿啊。
百姓纷纷避让,全都对着朱游指指点点。
没有任何理由可讲,只要子义先生的话,永远是对的。
子义先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人家是大儒,声名在外。
就算是林家家主在其面前都要尊称一声先生。
君子远庖厨。
就这五个字,便给朱游打上了有辱斯文,不知廉耻的标签。
此刻谁要不贬低这围着灶台转悠的小子,那就是跟礼仪教条作对,就是跟那小子一类的人。
朱游懵了。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这算什么?
别人骂他也罢,关键名声臭了黄金油就卖不出去了。
还有这些书生的嘴脸让人很不爽。
什么子义先生,那高高在上的姿态,站在道德制高点对朱游进行一番审判,这也叫人窝火。
朱游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深。
没想过简简单单的炒个菜,会惹来这样的事情。
君子远庖厨?
朱游好奇在这个架空的历史中哪儿来的这句话?
看着地上混着泥沙的青菜,朱游皱起了眉头,他迎向了子义先生的目光。
这是大不敬的举动。
学生不能与老师的目光相对!
“朱游!你好大的胆子,学不视师长。你都忘了吗?”
一个书生叫嚣着过来,想要伸手去按住朱游的头。
朱游反手一抓,掐住了书生的手腕。
朱游是个文弱书生,但这个书生更弱。
细胳膊细腿,一碰就碎。
朱游稍稍用力,痛得对方哇哇乱叫。
“你放手!”
朱游用力一压,嘭地一声将那人手按在灶台砧板上。
书生吓尿了, 以为这疯子要把自己的手给剁了。
“你要干什么?”
“我已经被书院除名,就不要再来烦我!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别来这里自讨没趣。”
“朱游,你怎得堕落如此?”子义先生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指着朱游,“你虽不是老夫的学生,但也经过礼教熏陶,岂能枉顾礼仪,枉顾廉耻,辜负老夫一番苦心?”
周围议论的声音更大了,站在子义先生的对立面,便是站在民意的对立面。
人群退开,而一个姑娘却没有后退半步,她怔怔地看着和老先生对立的小骗子,为他此刻的胆魄而震惊。
但人只有胆魄是不够的。
那人终究是上不得台面!
老先生说的没错。
君子远庖厨。
围着灶台转的男人成何体统?
林香儿突然笑了笑,心说让这小子吃点亏也是好的,至少子义先生能给他一点教训,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她很庆幸看到子义先生出现。
因为此刻子义先生说出了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她也想好好的质问那小骗子,能不能有点儿骨气?
在一众议论声中,朱游开口问道:“就因为一句君子远庖厨,你们就能给我扣上这么多帽子?既然您是先生,那学生就要请教一句了,试问‘君子远庖厨’出自何处?”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一个书生抢答,好好地在先生面前表现了一把。
朱游笑了笑:“原来你们的世界里也有《孟子》,那就好解释了。”
“孟子原书中有载,乃齐宣王杀牛时见牛可怜,不忍杀之,遂换羊以作替代。孟子赞齐宣王怀有仁心,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试问孟子所说意在男子不可下厨?”
朱游话音一顿,半眯眼睛,毫不畏惧地看向子义先生。
“孟子所言,重点不在远庖厨,而在人当有恻隐之心。意指君子当远离杀生,心怀仁义,同情弱者。这才是孟子真正想要表达的君子之道。
尔等一行,不问缘由,扰我生计,砸我菜摊,借由文人头衔欺压我一小小商贩!请问子义先生,您的所作所为中可有半点儿恻隐之心?可有半点怜悯之情?
君子远庖厨,到底说的是谁?
是谁不知廉耻?
是谁罔顾礼仪?
您是大儒,请为学生解惑!”
嚯!
人群一阵喧哗。
小小摊贩声音振聋发聩。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头皮一麻。
百姓们听得懂吗?
百姓根本听不懂,那些深奥的书本理论,谁会在乎这个?
但百姓会看,会看学生和先生的表情。
大儒,请解惑(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