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地芬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陶秉坤越老越瘦了,腮帮上的肉像被剜去了一般,只剩下一张皮紧紧贴着;一双手伸出来,虬虬曲曲硬硬铮铮,酱色皮肤薄薄地在骨头上滑动。门牙已脱光,只剩几颗臼齿,餐餐喝稀粥,胡须却十分茂密,宛若一蓬密匝匝的茅草掩盖一个隐秘的洞口一样掩盖着那张咀嚼了一辈子杂粮的嘴巴。喝过稀粥和擤过鼻涕后,胡须上免不了要粘上一些脏东西,很麻烦。玉山几次提出要剃去胡须,都被他加以拒绝。气色却是非常不错,在银发白须之间,是一张皱纹深刻黑里透红的瘦脸,一到阳光下,还泛着些微的光泽。特别是那双眼睛,清澈而明亮,两颗玻璃珠似的,没蒙上一点岁月的尘埃。腿脚也十分灵便,拄着竹棍往村路上一走,须发飘然,颇有几分仙风道骨,村里老小无不敬让三分。

    一场小雨过后,空气中就布满了凉爽的秋意。陶秉坤坐在门槛上掐指一算,蓦地吃了一惊,他来到这世上竟有九十年了。吃中饭时,他把全家人召集到堂屋里,问:“你们晓得再过十天是什么日子吗?”没人吱声,都在记忆的柜子里匆忙地翻着。他就叹口气:“唉,我晓得,幺姑死了,就没人记得了的。”言语中很有些伤感。玉山赶忙应道:“爹,都记得呢,是您九十大寿。”陶秉坤说:“托土地佬的福,我活到了这把年纪,过去石蛙溪上过九十岁的人还没听说过呢!”玉山说:“别说您这么大,像我这样的都少,我今年也六十六岁了。”陶秉坤想想说:“我记得,我的六十大寿还是幺姑给我做的。我九十大寿,你们有什么打算呵?”一屋人面面相觑,显然还没任何打算。还是李二姣反应快,伶牙俐齿地说:“有打算呢,我和福生商量好了,热热闹闹地给您摆酒祝寿。”说着捅了福生一下,福生便连连说是。陶秉坤就满足地点头:“好,你是长孙,你就和二姣操办吧。摆一桌酒就差不多了,就家里几个人,紧紧巴巴的日子只能节节俭俭过。你们只要有这份心,我这做长辈的就心满意足了。”事情定下来后,陶秉坤又嘱咐福生给禄生写封信去,要他回来给祖父做寿。

    做寿这天,出人意料地来了许多,除了本队各家的户主外,外队也有人来。就连对陶秉坤一直心怀芥蒂的支书陶玉财,也拿着两块钱的寿礼来了。新社会不兴磕头跪拜了,来们都以说几句喜庆祝贺的话代替,年纪大一点的则拱手作揖。李二姣在禾场里摆了四桌酒席,因事先并无计划,虽有女儿女婿帮忙,也忙了个手忙脚乱,待之处多有不周。但人们并不见怪,酒席上的回锅肉份量充足,红薯酒也管够,酒酣耳热之际,他们无不赞叹:到底是坤公的九十大寿呵,石蛙溪谁人可比?寿筵开始时陶秉坤为幺姑放了一副碗筷,特意给她叫饭,颤声说:幺姑啊,你在那边还好吧?我今朝满九十,你是晓得的,你不晓得的,是有这么多人来给我祝寿吧?你自己好生啊!叫完饭,陶秉坤端坐不动,接受晚辈们的敬酒,心里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酒上脸后,就很有些鹤发童颜的寿星之态。美中不足的是,陶禄生没有回来。寿宴散后,陶秉坤望着远处的小路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第二天收到了陶禄生寄来的信和三十元钱。陶禄生在信里说他刚刚恢复职务,工作忙,不能回家为祖父祝寿,寄三十元钱聊表心意。寥寥的几行字,字又潦草,半天才辨认出来。陶秉坤从字迹上看出陶禄生心不在焉,就有些闷闷不乐。

    时至深秋,山上的红薯全都收回,社员们将分回家中的鲜薯进行了挑选,个大没疤的挑来作种薯或留作鲜吃,轻拿轻放地贮藏于地窖,其余的则一律斩碎晒干薯米。可是阴雨天气竟绵延了半个月,未干的薯米就长了霉,沤出了一股酒味。百般无奈的人们只好在烘房里烧起树蔸火,拿烘制黑茶的火炕来烘干红薯米。长霉的鲜薯米烘干之后,虽可以长期存放了,吃起来却酸苦参半,还有股烟熏味,连猪都不喜欢吃。正当人们担心来年他们的胃如何消受这种杂粮的时候,公社传达了县里的指示:要在秋冬两季掀起大规模的造大寨田的高潮,所有劳动力除了在公社修水库的外,全部要投入到开山造田的运动中去。

    石蛙溪人不知大寨田是什么样子,但造田总是件好事,多造一丘水田,就意味着多一口白米饭,少吃一口薯米饭,何乐而不为?生产队把劳力带上了山,把红旗一插,就锄头扁担地干起来。陶秉坤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拄着棍子就到工地上去了,他拿拐棍指着新任队长陶有富,大言不惭地道:“有富,要开田,你们怎么不问问我?”陶有富摸摸脑壳笑道:“哟,我忘了请教你这老里手呢!”陶秉坤不无炫耀地说:“队里二十二亩五分水田中,有八分是我造出来的,要不是大炼钢铁让土高炉压了一丘,我造了一亩多呢!除了我,你们哪个开过田?都是吃的祖宗饭呢!”陶有富点头称是:“坤公就是活愚公呢,你有何指教呵?”陶秉坤朝山坡环视一遍,拿拐棍往地上戳了几下说:“选错了地方,这地方要不得!”他捋捋白胡须,就讲出许多道道来。首先这里土太薄,两尺以下就是岩石,开凿起来费工;其次水源不能保证,造出田来也是天水田,望天收,等于还是一块旱地,白费了工夫。陶有富听得心服口服,又问该到什么地方造田。陶秉坤说一般选冲口和地势既

第四十一章(1/6),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