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你走了他就垮了
治疗过程中,他的脑电波会被强制引导至“特定负面情绪区域”。
并在该区域反复模拟出他曾经经历过的“幻觉人物”。
每一次模拟,都会附带不同程度的厌恶反射、焦躁反馈、身体不适等负面刺激。
治疗完成后,大脑会自动构建“感官规避模型”。
从此以后,只要类似气味、颜色、材质、情绪一靠近,他就会不自觉地远离。
甚至,如果再有谁说出那个名字,他可能连一句回应都不会有,只会站起来,走掉。
医生说。
“这是一种彻底断开的方式!”
“你再也不会被过去困住!”
“你会自由!”
他醒来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
“我是不是,又忘了什么?”
医生看着他,笑得温和:
“没有!”
“你只是更干净了!”
顾承泽没有再追问。
只是点了点头,闭上眼,再次沉入那种空白的宁静里。
他觉得舒服。
终于,不疼了。
终于,不梦了。
终于,他的生活,真的不再有“她”了。
冬至那天,雪落得很厚。
城市里大多数人都窝在室内,取暖、围炉、吃汤圆,街道变得空旷,车速放慢,连广告牌上闪烁的光都显得安静了许多。
顾承泽站在公司高层的窗前,手里握着一杯刚泡好的咖啡,眼前的玻璃窗上浮着淡淡一层雾。
他没有擦,只是静静看着窗外一辆辆车穿过斑马线,路人的身影模糊、重复,每个人都像在赶路,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
他已经很多天没说过梦了。
确切地说,是很多天连“梦”这个词都不再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医生说,这是好现象,证明他的情绪系统已经完全切割掉了干扰源,潜意识不再尝试联动那些“隐秘数据”,从此不会再有波动,不会再有扰乱,不会再有……她。
他很配合。
每次检查都准确、冷静、毫无情绪。
他几乎成了最标准的“恢复样本”,甚至被研究小组写进了论文,作为情绪植入与清除项目成功的标杆。
每一个读他的报告的人都说。
“这样的人,未来一定会有更稳定的生活!”
“没有过去的牵绊,没有多余的执念!”
“完美到近乎冷静!”
可没人知道,他每天早上醒来时,总会有那么几秒钟,喉咙发紧,手指在被子里下意识地握拳,像是梦里抓住了什么,醒来却什么都没有。
那种空不是“干净”。
是“被掏空”。
他把这种状态称作“系统性清洁后遗症”。
医生却笑着说。
“你只是太敏.感了!”
“这些都会过去的!”
这天上午,秘书敲门进来,说有个艺术类项目负责人预约了拜访时间,带着一套旧系列合作计划,希望争取一次合作机会。
顾承泽本不感兴趣。
但秘书说。
“对方只提了一个关键词!”
“归处!”
他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轻声问。
“她是谁?”
“我们查过,是个独立策展人,没什么名气,这次的展览主推情绪主题,邀请的是几位非商业类画家的小型作品,比较偏情绪疗愈的概念,强调‘情绪封存’与‘记忆分隔’!”
他低头翻着文件,手指停在那两个字上。
归处。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对这个词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烦躁感。
不是痛,而是抵触。
像是一扇门被反锁,他连碰都不想碰。
他随口道。
“安排在周五下午,给她十五分钟!”
秘书点头离开。
约见那天,雪还在下,顾承泽提前十分钟抵达会议室。
他没有多做准备,只想快些结束。
那名策展人是个中年人,穿着普通,带着几个助手,拿着一堆文件和草图。
他话不多,语气也不算谦卑,只是翻开一张张画作,简洁地介绍。
顾承泽本来心不在焉,直到他看到一张熟悉的色调。
灰蓝、冷绿、墨白。
构图是一个空椅子,一张未收的画架,一扇半开的窗,一道光从窗户洒进来,打在地板的某个角落。
他皱眉,脸色有一瞬的变化。
策展人似乎没注意,继续介绍。
“这幅画无名,也没有作者署名,只是多年前流传于匿名平台,之后被收藏,我们通过一些资料复刻了画面!”
“展览的初衷并不是要还原谁的记忆,而是想表达:记忆
第139章 你走了他就垮了(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