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0章 技工贸三足鼎立才是王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尤启立的蛊惑能力煽动性是真的强。

    看守所那边对他都彬彬有礼,尽量没给吃苦头。

    改委会的几人跟让卫东回城时,也几乎保持沉默。

    因为尤启立就像传销说的那些积极上进大道理一般,都是对的。

    普通人对比下自己的现实,很容易被打动。

    现在大家就是穷,越是有机会出差看看外面,稍微接触点更高层面,就越清楚改革势在必行。

    这较劲的局面,还指不定未来会怎么样。

    过去十多年,确实有无数底层就是押对了宝,最后飞黄腾达的上了天。

    于是都有点不想或者不敢掺和。

    但别说把自己身家性命都豁出去当铺路石,就是放下已有的铁饭碗,跳下海都犹豫。

    所以都不吭声的拖着。

    几乎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沿着牛逼人物开辟的道路循规蹈矩。

    包括这会儿的让卫东,他自己都还没信心。

    也不给这些位解释尤启立那套拼命对着干的做法是在立人设。

    反正他是这么看的。

    因为恰恰董雪莹之前帮老尤传递信息,被支着到处去呼吁送材料,全都是奔着搏名气的路子去。

    就得闹腾起来。

    现在被点醒之后,也觉得不太想听那套洗脑壳的说辞。

    换让卫东接手,这家伙的性格是当灭火筒。

    他肯定知道类似白卷英雄之类的事,不会再有。

    这条路走不通了。

    不管尤启立起什么高调,动不动要高举旗帜,粉身碎骨啥的。

    他都轻言细语的解释:“之前贸易行关于北方牛羊油的交易合同,我去了趟冀北联系上,最后把这条生意关系交接给了化工厂和油商之间,因为我觉得这个项目必须动用火车皮来解决问题,一次两次可以不惜血本的搞定,但长期保持这种火车皮运力,有点高估了我们的关系维护能力……”

    尤启立又有点皱眉。

    让卫东是请教的意思:“……所以结合商州猪鬃、肠衣外贸生意的特点,剩下大量内脏下水的资源浪费,我推动了个食品厂,生产美味的特色小食品,争取成为商州新的支柱产业。”

    尤启立的思路立刻截然不同:“有这么多嗷嗷待哺的厂家和积压货品,还有亟待需求各种产品的广大市场,有限的资金不是应该用到刀刃上展开购销活动吗,你花费宝贵的时间去搞生产,这边可能十单销售都完成了,而且你又能担保生产出来能卖掉?那这市面上无数厂家的产品就都能卖掉了,供需矛盾才是整个市场的关键枢纽,你这是抓了芝麻忘了西瓜。”

    站在他的实际角度,好像也没错。

    让卫东还不能解释这个真空包装小食品,最后出了商州第一个千万富豪,也不想当着一堆人透露自己熊猫打广告,已经现在逐渐成型的东南西北中大学生销售队伍。

    于是稍有卡壳,尤启立又滔滔不绝的讲述起他的生意经,那就是不要陷入生产和劳动资产的复杂关系中,专心做买卖。

    不过让卫东不争论,当着这么几位之前专案组的成员,说什么估计明天早上笔录都在办公桌上了。

    回了家吃晚饭才跟董雪莹有点抱怨:“他是不是怕被打成资本家,就坚决不自己搞生产厂,其实我认为这个阶段……只有搞厂才能真正的几十年风雨不倒。”

    因为他印象中,好几个西服品牌,家电巨头,好像都是在这个阶段站住脚,最后成就亿万资产。

    他其实也不知道这些大多还是国资厂。

    而尤启立强调的这种倒空卖空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吧?

    就越是跟着接触,以让卫东的后世角度,就越容易产生怀疑。

    董雪莹给他夹点菜:“以前在贸易行,他们聊得多,我负责柜台接触少,反而是他进了看守所,我成了唯一在外面的人,才每个月都要去看望两三次,传递些信息,你跟他都是很了不起的人,这应该算路线之争吧,我站你这边,嘻嘻。”

    让卫东挠头:“也不是争,我只是不认同他这种做法,对他做事的气魄跟思路还是要学习的,譬如今天……”

    这时随便刨了几口饭就出去逛“大城市”的乡里姑娘有人跑回来:“董姐,路口有你的电话。”

    董雪莹连忙放下碗筷,摘了围裙快步而去。

    淡蓝色的衬衫和黑色长裤都绷得很紧。

    李二凤也给让卫东挟菜:“我怎么突然觉得她有点妖里妖气的。”

    让卫东内心惊讶,女人都这么敏感嘛,脸上稳住:“有吗,都一样吧,我跟你说这个食品厂的事,可能只有你担负起来,起码这段时间我要频繁往返江州商州,那边的车间也要投产,你把这几样事情盯紧了……”

    外部找不到人,农家子弟又不敢担责,甚至连狗蛋都不如,只有二凤还能泼辣的承担些。

    主观能动性完全不同的她闻言果然也是认真倾听。

    董雪莹很快喜气

第120章 技工贸三足鼎立才是王道(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