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应该是过去南越国人修的壁垒,现在五岭南北都是大汉疆土,壁垒也就没必要了,自然这里也就荒废了!”李群笑道。
“嗯!”第五登点了点头,他站起身来,走到石墙旁,拂去上面的苔藓和地衣,果然在上面发现了许多碰撞的痕迹,甚至还在石缝中找到一枚满是铜绿的箭矢,显然这处石垒曾经发生过至少一次激烈的攻防战。他长叹了一声,将那枚铜矢收入腰包中。
众人在旧垒歇息了半盏茶功夫,便继续行程,由于后半段是下山,便轻快了许多,远远望去,是大片大片的森林,偶尔可以看到小块开垦的农田和曲折蜿蜒的河流,迎面吹来的山风也变得温暖潮湿了不少,士兵们的心情也变得愉悦了起来。
“都说岭南苦,可我觉得倒还好呀,你看这风,吹在人身上就舒服多了!”
“是呀!翻过一座山就暖和多了,这都快十一月了,放江陵那边都开始下雪了,这里穿件单衣都没事!”
“那边看到没有,田地,都是田地,河流也多,天气暖和,又有水,肯定收成不错!”
“真是好地方,可为啥都说岭南苦呢?”
“你们不知道!”向导叹道:“现在是冬天,岭南的冬天是很舒服的,天气不热,又没啥雨水,自然也就没瘴气。等到夏天你们就知道厉害了,天气热的要命,雨水又多,中了瘴气铁打的汉子也熬不过去!”
“瘴气?那是啥玩意?”
“等你遇到就知道了!”向导冷笑道:“当然,最好你永远也别知道!”
第五登注意到身后传来的声音,他提高嗓门呵斥道:“噤声,军法都忘记了吗?”
行列立刻安静了下来,只有咳嗽和蹄铁撞击石板的声响。第五登吐出一口长气,他刚刚能听到向导关于瘴气的议论,在内心深处他和兵士们一样紧张,但魏聪的话始终在他心中回荡:“夏天?等到那时候我们已经踏上回程路了!”
————————————————————
哲别当先作为斥候,作为神射手,他有一双利眼,他带来了前方关隘防卫情况的消息:“就在两条河的汇合处,有壕沟,三人高的城墙,守卫的士兵应该有两三百人,但士兵们很松懈!”
“松懈?什么意思?”第五登问道。
“我没看到有人穿着盔甲,而且士兵们都坐在路旁的凉棚里,只有几个人站在路旁检查往来行人!
“蠢货,岭南又没在打仗,当然没人披甲!”第五登笑了笑,不过哲别说的没错,这些岭南的士兵已经松懈惯了,也许自己有更简单的办法控制这里。
“给我一百人吧!我一定能把那儿夺下来!”哲别请战道。
“不!”第五登摆了摆手,关于夺取横浦关,他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对李群道:“待会,我带一半人走到前面,你带领剩下一半押后,明白吗?”
“属下明白!”李群躬身道。
第五登让手下的军队列位三行纵队,沿着道路向山下走去,远处,一座望塔上,守卫正四处张望。第五登可以看到那个瞭望手正探出头,朝下面大声叫喊,这应该是看到自己一行人了。前方的道路在两边岩壁的包夹中转弯,他看到前面的道路被拒马隔断,后面的城墙上有十多个弓弩手。第五登让部下放慢脚步,自己策马上前,大声喊道:“这里是横浦关了吗?”
拒马后的小头目好奇的看着一身绛色武袍的第五登:“不错,这里就是,您是——?”
“豫章来轮替的戍卒,去番禺那边的!”第五登跳下马来:“把拒马搬开,好让我的人过去!”
“戍卒?”那小头目投来同情的目光:“请稍等,我要先通告上头一声!说实话,你们来的还真不是时候!”
“什么意思?”第五登问道。
“九真郡的蛮夷又叛乱了,叛军据说有数万人,甚至九真郡的太守都战死了。刺史征调了不少军队前去镇压,你们要是来了,多半也要去的!”小头目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听说那边的蛮子皮肤黝黑,凶蛮的很,有的还会驱使大象,又有瘴气,可不容易对付!”
“什么,九真郡有蛮夷叛乱?”第五登装出一副大惊失色的样子:“我怎么没听说过?”
“不奇怪!”那小头目苦笑道:“交州这边土地广阔,九真郡到这里就有快两千里,你在豫章的时候不知道很正常!”
“那南海郡这边岂不是兵力空虚?”
“是呀!”小头目笑道:“今年夏天就抽调了好几次兵去九真那边了,听说番禺只有不到一千守兵,所以我说你们命苦,多半要被抽调去九真的!”
正说话间,一个军官从关口走了过来,边走边问道:“豫章来的?好,好,好!朝廷总算是没有不管交州,快将符节拿来,查验了就上船,别耽搁行程!”
“是呀,爬上爬的腿酸,总算是可以坐船了!”第五登一边做了个手势,让身边亲兵取符节状,一边随口问道:“这横浦关船多吗?我这里只是前队,中军还在后面?”
“
第131章 夺关(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