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平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1章 苍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我所知,此苍梧非彼苍梧,我大汉之苍梧郡,乃是得名于秦之苍梧郡,而秦之苍梧,乃是得名于楚之苍梧!”

    “那楚之苍梧在何地呢?”魏聪也被孔圭勾起了聊天的兴致,随口问道。

    “应该是在桂阳郡之郴县一带!”孔圭答道:“不光舜帝葬于苍梧,其实尧帝之子丹朱也是葬于苍梧,只不过两人一人葬于山阳,一人葬于山阴罢了!”

    “郴县?”

    “不错,就是郴县!”孔圭伸出手指了指西北方向:“就在那个方向,距离这里也就六七日的路程,只不过有五岭相隔,路途艰险罢了!”

    “原来舜帝老年是在那儿度过的呀!”魏聪叹道,当然知道郴县就是今天湖南省的郴州市,从郴州到广东韶关也就一小时的车程,坐火车二三十块钱的票。

    按照史书的记载,舜帝是将帝位禅让给大禹之后,南巡到了苍梧,照魏聪的理解,郴县这个地方在远古中国应该是一个专门流放高层政治斗争失败者的地方,舜在击败了尧的长子丹朱夺取权力之后,就见他赶到了这里,而后舜老年后在政治斗争中输给了大禹,也不得不离开了当时的政治中心,半逃亡半流放的来到了当时处于边缘地带的郴州一带。韶关这里虽然与郴州有五岭相隔,但应该也在当时以郴州为中心的舜帝的活动半径之内,老年的舜帝到这里巡游派遣心情倒也不奇怪。

    孔圭看魏聪远眺着远处的暗红色山崖,笑道:“魏公,你为何叹气?”

    “没什么,想必在古人眼里,这郴县不是啥好地方?”魏聪道。

    “为何这么说?”孔圭闻言一愣:“苍者青也,梧者梧桐也,梧桐乃古之佳木,凤凰所栖,有这等好名字,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不是啥好地方吧?”

    “原来孔公是从名字来解的!”魏聪笑了笑:“若是我没记错的话,这丹朱也是曾有帝号的,叫帝丹朱!”

    “不错,的确如此!帝尧崩后,丹朱奔丧,舜让位于三年丹朱,然天下百姓皆朝见舜而不朝丹朱,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是以三年后舜才即帝位。不过那三年时间里,的确丹朱是曾为帝的!”孔圭惊讶的看了看魏聪,他虽然知道魏聪在兵略和治国上颇有才能,但平日里从没看他在经学上花过时间,却没想到对方突然和自己谈论起三皇五帝事来,提到的这点还颇为生僻,倒是有些意料之外了。

    “你看,丹朱也好,舜也罢,这两人都是曾经为帝,而又被人赶下台,最后也都死在了这苍梧之野,这分明是一个囚禁失去帝位之人的大牢笼嘛!”

    孔圭顿时哑然,他毕竟家学渊源,立刻反驳道:“也不能这么说吧?上古帝王禅让,论贤与德,岂能以近世以诈力取胜者可比?”

    “呵呵!孔公的意思是,上古是尧舜禹之间乃是禅让而得,可那王莽之位不也是从孺子手中禅让而来的?难道说古时尧舜禹之间禅让就是贤德,近时禅让就是笼罩在诈力之上的伪装?”

    这一次孔圭被问住了,若说汉儒躲不开的问题就是王莽了,这位几乎是对着儒家经典中的古代圣人cospy的改革家最后却成了两汉四百年里最大的恶贼,对帝国上下所有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以至于王莽首和留侯履、赤帝剑成为东汉宝库中三宝了。

    若要反驳魏聪的问题其实倒也不难,只要把王莽狠狠批判一番就行了,但问题是这还是回答不来魏聪的问题——你怎么知道舜和大禹不是两个成功的王莽?丹朱是那个被夺去帝位的孺子?

    “若是我没记错的话,尧、舜、大禹的国都并不在一个地方吧?若真是以贤论德的禅让,那丹朱和舜在失去帝位之后,为何不留在尧和舜的故都呢?却要千里迢迢的来到苍梧之野如此偏鄙的地方,即便是今天,郴县也不是啥好地方,更不要说一千多年前了,说白了,舜和大禹在夺得帝位之后,害怕前任的儿子或前任留在中原,会成为对自己的威胁,所以才把他们流放到遥远的苍梧之野!”

    “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孔圭道:“不过这些都是你一个人的猜测,并无什么凭据!”

    “因为《竹书纪年》还没挖出来呢!”魏聪心中暗想,嘴上却道:“不错,这的确只是我的猜测,不过照我看其实也不难找到凭据!”

    “哦?怎么说?”

    “很简单,尚书是怎么找出来的?”

    孔圭叹了口气,魏聪的意思很明白:记载着这些真相的古书应该是在被秦大一统后焚毁了,但是在陪葬的古墓中应该还会有很多存本。当初尚书能够靠这样拼凑出来,这些古书自然也能翻找出来。只是这种真相的发掘,倒是他并不愿意看到的。

    一旁的魏聪自然能够看出孔圭的心情,和很多宗教一样,两汉的儒学是建立在对三代美好想象的神话之上的。而魏聪方才所说的那些,是在这幅贴在墙上的美好图卷撕开了一个角,露出了下面的血腥底色。其实这些东西在春秋战国时并非什么秘辛,而是知识分子之间流传的普遍知识,比如《韩非子》中就有:“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者,人臣弑其君也。”

    如

第161章 苍梧(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