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胜利背着麻袋,溜溜达达,沿着村里的小路,来到了村部门前。
村部的对面,是一家小卖店。
小卖店的门口,就是进城往来的大车,停靠的站点。
大车是半年前才通的,车票三毛,特别便宜。
在这之前,人们去县城,都要靠两条腿。
八十几里的路程,要走上半天。
此时,小卖部的门前,已经聚拢了好几个人。
他们一边等车,一边闲聊。
“哎,老张嫂子,你听说了么?昨天,齐铁匠家的那个丫头……哎呀,我还是别说了,我这人就不爱传闲话。”
一个妇女假装扭扭捏捏,欲说还休。
“啥啊,说说呗,咱都不是嚼舌根子的人,也不能传出去。”
说了半截的话,引起了其他几个妇女的兴致,赶紧追问。
“那我说了,你们可千万别跟别人说。”
“哎呀,不能,不能。”
几个妇女不约而同的向一块聚拢,脑袋挨着脑袋。
“昨天下午,齐铁匠那丫头,被毕胜利从南面小树林里抱回来的。”
“啊?真事儿啊?”
“那可不,我嫂子的妹子的大侄子的小舅子正好看见了。他说啊,齐春梅上身没穿衣服,光着膀子,搂着毕胜利的脖子,啧啧啧……哎呦……”
“我的妈呀,那俩人是干啥了啊。”
“那还用说,咯咯咯咯……”
“你说,铁匠的闺女春梅那孩子,长得多俊,咱刘家村算是头一份了吧,咋还跟毕胜利那个流氓扯上了?”
“谁知道呢。”
几个人传着闲话,看到毕胜利走了过来,赶紧闭嘴。
其实毕胜利已经听到了,但假装没听到。
这群女人就这样,村里的大事小情,到她们的嘴里,黑的能变成花的,芝麻能变成西瓜。
他背着麻袋,蹲在路边,眯着眼睛仰头,望向东面天上的太阳。
阳光照在身上,大清早又不热,反倒感觉暖洋洋的,十分舒服。
“毕胜利,你进城啊,嘎哈去啊?”
一个嘴欠的妇女,看着毕胜利的麻袋鼓鼓囊囊,好奇的问道。
“进城,赚钱。”
毕胜利咧嘴一笑。
“哈哈,就你?赚钱?你咋赚钱啊,咋滴,大包小裹的,又把家里的啥玩意偷出来拿去卖啊?”
“哈哈哈。”
嘲笑声四起,毕胜利不解释,也不在乎。
谁让自己之前就是这样的混蛋呢。
改变人们的看法,靠的不是一时口舌之快。
“等老子赚到了钱,看你们还怎么说。”
他心里暗想。
车来了,那几个妇女纷纷往上挤。
这里不是始发站,所以车上已经有好些人了。
毕胜利是最后一个上车的,发现已经没座位了。
左右环顾,司机驾驶位的右面,有一个方形的隆起,下面应该是汽车的变速箱。
人们通常管这地方,叫“汽油锅”。
毕胜利只好拖着袋子,坐在了“汽油锅”上。
售票员嗓音沙哑,收了毕胜利四毛。
之所以多收了一毛,是因为他拖着一个麻袋。
大清早的户外还算凉快,但车里的人挤在一块,很快就闷热起来。
汗味,酸脚丫子味,混杂在一起,特别难闻。
车子咣咣当当,走了将近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县城。
下了车,毕胜利使劲的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
辨别了一下方向,前面一百多米,就是县里的人民医院。
记忆中,那家收野味的饭馆,就在人民医院北面的那条街。
不远,他扛着麻袋,步行,走了一会,就看到那家门前挂着四个“幌”的饭店。
所谓幌子,是一个圆形的类似灯笼一样的东西,下面有红色的布条。
饭店门前挂“幌”是有说道的。
挂幌就表示正在营业,晚上打烊,要把幌摘下来。
而且幌的数量,代表着饭店的等级。
一个幌的,是卖面条饺子等主食的小餐店。
两个幌的,算是小吃部,能做一些常见的家常菜。
四个幌,等同于现代的中等酒店,南北口味,都做的出来。
在这年月,这种规模的饭馆,都是国有的。
个人,是没这么大的能力,开四个幌的酒店的。
毕胜利记得清清楚楚,上辈子,有一次毕胜利赢了八块钱。
赵老骚起哄,说来县里的饭馆喝点。
说好了,大家二一添作五。
本以为四个人,总共消费个我二十来块钱,平均一个人五六块,足够了。
可没想到,这群家伙啥贵点啥,啥酒好喝点啥。
四
第8章 四幌大饭店(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