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明?”
晁盖浓眉紧锁,说道:
“吴学究,那‘及时雨’宋公明,江湖上的名头确实响亮,谁人不称赞一声‘义气深重’?
可他……手底下并无多少兵马势力啊,不过是郓城县一个小小押司,带着几个衙役,如何能与那兵强马壮、杀人不眨眼的梁山贼寇抗衡?”
旁边的公孙胜和刘唐等人,也是一脸的不解。
请宋江来,难道是让他带着几个衙役去冲阵不成?
吴用见状,却是智珠在握地微微一笑,捻了捻颌下短须说道:
“晁盖哥哥误会了,我并非要请宋公明来与梁山强人厮杀,而是另有妙用。”
“哦?”晁盖吃了一惊,“学究有何高见?”
“宋公明此人虽无强兵,却有大名!”吴用道:“我等正是要借他这‘及时雨’的名头,去做个……说和之人。”
“说和?”
这话一出,晁盖、公孙胜、刘唐等人齐齐一愣。
刘唐性子最急,忍不住脱口而出:“学究的意思是……让宋公明去梁山劝降?莫非他与那梁山贼头武植还有甚么交情不成?”
“非也,非也。”吴用摇了摇头道:“宋公明与梁山有无交情,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在江湖上的名声。”
“那梁山武植,不是号称‘广邀天下英雄,共聚梁山’吗?宋公明乃江湖公认的‘及时雨’,义薄云天。
他若亲自上山,以江湖道义相商,那武植若还想维持这‘聚义’的牌面,多少要给宋公明几分薄面,不敢做得太过。”
“倘若……”吴用的声音陡然转冷,“那梁山贼寇桀骜不驯,不识抬举,连宋公明的面子都不给,甚至……折辱于他,乃至加害于他呢?”
“那便更好!”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只见吴用继续道:“若梁山真如此做,我等便可将此事传遍江湖。就说梁山贼寇狂悖无义,连江湖上素有贤名的‘及时雨’宋公明都敢加害。
届时,凭着宋公明在江湖上的偌大声望,我等登高一呼,还怕没有各路好汉前来相助,共同讨伐这无义之贼?”
“甚至……”吴用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若宋公明死在梁山,那梁山的旗号便彻底成了一个笑话。天下英雄,谁还会去投奔一个残害‘义士’的贼窝?”
嘶——!
听完吴用这番话,聚义厅内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好一个“加亮先生”,好一条毒计。
请宋公明出面,无论梁山给不给面子,甚至无论宋公明是生是死,对他们而言,都有利无弊。
这简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妙!妙啊!”
晁盖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对吴用投去无比赞赏的目光。
“就依学究之计!事不宜迟,我这就和公孙先生、刘唐兄弟,备些薄礼,去郓城县拜访‘及时雨’宋公明。”
计议已定,三人不再耽搁。
当天下午,快马加鞭,晁盖、公孙胜、刘唐三人便赶到了郓城县。
一番打听,在一处颇为雅致的酒楼里,他们终于见到了这位名满江湖的“及时雨”——宋江,宋公明。
只见那宋江,身形不高,面皮微黑,但一对眼睛却分外有神,顾盼之间,有一股让人心生亲近的和气。
双方见面,自然是江湖礼数做足,互相拱手,口称“久仰大名”。
宋江听闻是东溪村的晁盖保正亲自到访,也是颇为热情,连忙将三人请入雅间,好酒好菜招待。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气氛正是热络之时,晁盖放下酒杯,面色一肃,对着宋江郑重抱拳。
“公明哥哥,实不相瞒,今日我等三人冒昧前来,乃是有一事相求。”
宋江连忙放下筷子,笑道:“晁盖哥哥但说无妨,只要是宋江力所能及之事,定不推辞。”
晁盖深吸一口气,将梁山贼寇袭扰乡里、攻破黄家坞堡、屠戮地主,以致附近人心惶惶之事简略说了一遍。
随后,他看着宋江,沉声道:“如今梁山势大,我等皆是乡野村夫,实难抗衡。思来想去,唯有请公明哥哥出面,到那梁山走一遭,做个说,劝说那武植等人,莫要再与我等为难。”
宋江闻言,脸上露出惊愕之色,“晁盖哥哥……是想让小弟去梁山当说?”
那梁山贼寇连官府都敢对抗,杀人如麻,自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押司,跑去当说?
这不是羊入虎口吗?
“正是!”晁盖见宋江面露惊色,连忙加了一把火,语气无比诚恳说道:“如今梁山贼寇势头凶猛,连官兵都屡屡败退!放眼整个江湖,论名望,论义气,谁人能及公明哥哥您‘及时雨’的大名?”
“想那梁山贼寇,纵然再是凶悍,也总要顾及几分江湖道义,总要给自己留个‘聚义’
第128章 吴用的毒计(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