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也想偷摸着发财,可她家就在县城开铺子,村里没人去县城,镇上有啊。
镇上又有认识她的人,知道她开铺子就瞒不住了。
认识不认识她的人都晓得南溪村的梁英有本事,在县城开铺子。
梁英能怎么办。
她想再攒两年钱,等女儿和小儿子初中毕业就去省城。
去省城做生意,没那么多双眼红的眼睛盯着。
远香近臭的,隔得远没那么多矛盾。
还能拉一拉关系较近的亲戚。
村里人百思不得其解,穷的叮当响梁英两口子,怎么突然就有钱去县城开铺子。
哪来的钱和胆量。
大山里种了几十年的地,没有任何做生意的经验,贸贸然就去城里开铺子,就不怕亏的一干二净。
叶明却猜到个大概。
梁英耿直,恩怨分明,记仇又记恩。
谁惹了她,那真是能把人掀开一层皮,记仇记个几十年。
可谁要是帮了她,她也能记几十年。
叶明跟人打听过,梁英和方小芝出嫁前跟亲姐妹一样关系好的不得了。
后来因为什么事成了见面就恨不得挠方小芝几爪子,他没打听到。
不过,他想,那仇恐怕比杀父之仇轻不了多少。
不然也不会在方小芝做出丑事后,梁英恨不得借此机会把她摁死。
对他们兄妹五人一直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脸上的笑都带着嘲讽。
明明他们也没对她和董文兄妹做过什么。
一开始叶明把这一切归咎为梁英跟方小芝有仇,恨屋及乌,恨方小芝连带着也看他们不顺眼。
去年开始梁英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改往日的把他们当空气,像长辈一样给予关怀。
除了送东西,还跟他们讲比起方小芝嘴上的爱,叶烽才是真正的爱他们。
叶烽也想待在家里陪伴他们长大,可比起陪伴,他更希望能多挣些钱让他们可以靠读书改变命运。
类似的话和道理讲了很多。
叶明一开始以为梁英这么做是他和妹妹们变了,后来发现这只是占了很小一部分原因。
梁英这么对他们,更多的原因是他们的爹是叶烽。
因为每次梁英来看他们,提的最多的就是叶烽,劝他们做人要有良心。
叶烽毕竟是在特区待了几年,哪怕他一直在工地上做工,绝对比村里所有人更有见识。
知道的事情更多。
梁英一家能去县城做生意,叶明想,叶烽应该是借了钱给她,或许还给了别的帮助。
否则,以董勇和梁英要在城里开铺子,谈何容易。
就算有本钱也没胆子去冒险。
如果是叶烽帮了梁英夫妻,梁英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就能解释得通。
叶烽上次回来变化太大,叶明怀疑叶烽那时就已经不在工地上做工。
这是叶明今年才想到的,他没把这些猜想告诉任何人。
自从想法改变后,愤世嫉俗的心境变得平和。
叶烽是有钱还是没钱,都是生养他的亲爹。
他不觊觎叶烽的钱财,并且将来会做到为人子女该尽的责任。
叶家办酒席,村里的女人们老早就来叶家帮忙。
叶家沟关系较亲的亲戚也早早就来了。
叶家三姐妹和叶红艳一家是饭点的时候到的。
用叶大嫂的话说,点儿踩的真准,什么都不用干,到了就开席。
光叶家三姐妹和叶红艳一家就要坐三桌。
第211章(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