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1章 在下辽东第一打野仙人,李成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日之后,险山西麓,险山千户所。

    明军在这里虽只有一个千户所编制,最高官员却是从三品分守参将,直接隶属于左军都督府。

    林十三在千户所大门前见到了险山参将李成梁。

    李成梁三十多岁,生得虎背熊腰,鼻下的人中特别长,耳垂巨大。有道是人中长而寿元长,耳垂大而病少。

    此人是个长寿相。

    李成梁可谓根红苗正。他的老祖是正儿八经的老红巾军,跟着太祖爷入过金陵,跟着中山王进过元大都。

    大明立国的第三年,太祖大封世袭武将。李家老祖不知得罪了谁,被封到辽东铁岭卫担任世袭百户。

    辽东这地方.狗都不愿来。

    跟李家老祖同伍的几个老红巾袍泽,要么封在苏杭,要么留在应天,唯独他被都督府打发到了辽东喝凉风。

    福兮祸所依。

    三十年后,靖难之役爆发。花甲之年的李家老祖因在辽东,被燕王收编做了燕军。

    靖难过程虽然艰难,李家老祖却活了下来,成了靖难功臣。

    这一次,他主动要求调回辽东铁岭卫。

    他认为这里是他的福地:若当年不是被派到铁岭,而是留在江南,那老子就要跟南军一起在长江里当江漂子啦!

    再回铁岭,李家老祖不再是小小世袭百户,而是世袭指挥使!

    可能是李家祖坟冒了青烟,到了嘉靖朝,李家子孙李成梁竟考中了文秀才功名。

    世袭军户子弟考中武秀才那是稀松平常的事。考中文秀才的凤毛麟角。

    且李成梁是辽东军户。辽东边军几乎称得上是人均胎教肄业,李成梁简直就是军中大儒。

    这样一个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的边军俊杰,理应受到重用。

    然而,并没有。

    无论是李成梁还是同时代的戚继光,在承袭武职时都遇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上京需要路费,进京后需要拿钱到兵部打点。

    不攒够钱,休想沾老祖宗的光承袭世职。

    关于李成梁如何攒够这笔银子,边军之中传言很多。

    最离谱的一个传言是:李成梁带着十几个边军子弟,绑了一个建州女真首领当肉票,勒索了几十张兽皮,贩到京城去卖了上千两银子。

    这笔银子被他就地打点给了兵部武选司的那些小吏们。

    没有花钱的不是。他的履历顺利递到了兵部大堂。

    刚好那日杨博坐堂。看到李成梁的履历中竟有文秀才功名,杨博当即对这个边军年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传到堂上一番问话,杨博顿时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他大笔一挥,准李成梁承袭世职,没几年又升为险山参将,将组建辽东精锐骑兵的重任交给了他。

    林十三眼前站着的,就是这样一位边军中的传奇人物。

    李成梁这人不愧是读过孔孟的,识文断字儿、知书达理。他见到林十三纳头便拜:“臣,险山参将李成梁,恭请圣安。”

    林十三道:“圣躬安。李将军,快快请起。”

    李成梁起身,忙不迭的套近乎:“杨部堂已派人给末将捎了信,让末将好生招待林传奉。”

    林十三笑道:“有劳李将军了。”

    李成梁看到了林十三身后站着的福满,他呵斥道:“老家伙,我找你许久了。这大开春的,你不带着族人给我的军田播种,跑哪儿去瞎晃荡了?”

    福满连忙解释:“李将军赎罪。我去辽阳将去年冬天夹古部落打来的皮货卖了。”

    林十三笑道:“李将军,此番进险山捉黑熊,我得让福满老人当向导。”

    李成梁颔首,随后颐指气使的对福满说:“好好伺候林传奉。不然我带兵剿了你的老窝。”

    福满连声道:“是是是。”

    李成梁做了个请的手势:“林传奉,请入所。”

    林十三、孙越和三十几名锦衣卫袍泽跟着李成梁进了险山千户所。

    福满因是女真人,只能在所外停留。

    险山千户所内,三百名骑兵正在分别练习骑射、砍杀、戳刺。

    林十三问:“李将军,这就是你的辽东第一骑兵精锐?”

    李成梁苦笑一声:“辽东总兵官麾下五路分守参将,末将是掌兵最少得一个。我这儿说是千户所,其实就三百人。”

    “仅仅带三百兵的参将,纵观整个明军恐怕也屈指可数。”

    林十三笑道:“三百人虽少,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终有一天,三百人会变成数千,上万。纵横辽东,铁骑驰骋。”

    李成梁高喊一声:“众袍泽听令,下马,列队,拜见钦差林传奉。”

    这三百险山骑兵果然训练有素。勒马,下马,列队不过须臾功夫。

    林十三走到一名骑兵面前,问:“吃得饱嘛?”

    骑兵答:“回钦差,吃得饱。”

    林十三

第181章 在下辽东第一打野仙人,李成梁(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