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7章 诡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靖康四年(1129),七月五日。

    赵素带着十二万大军出了卓啰城,只留下一万人守城。

    他自任主帅,坐镇中军,王禀、刘光世、韩世忠和刘锜都在他麾下听命,张俊带着两万五千异族骑兵作为左翼,耶律大石带着两万辽国骑兵作为右翼。

    赵素也把宋军的两万骑兵合并到了一起,交给了岳飞统领。

    十二万大军若无旁人地直奔中卫的李察哥而去,完全把啰庞岭军司和南院军司的十万人当成了空气。

    两个军司的西夏大军都懵了。

    宋军这是在搞哪一出?还嫌之前的损失不够惨重,想再来一次?

    不管怎样,还是先需要摸清楚宋军的动向,也需要向坐镇中卫的晋王禀明情况,于是他们纷纷派出斥候。

    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这些斥候纷纷一去不复返。

    他们等了好几天,硬是没有等回来一个斥候!

    这导致他们对当下的情况一无所知,完全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他们开始着急了!

    他们不由得猜测起来,都好几天了,宋军应该已经和晋王交战了吧?自己再按兵不动的话,会不会错失良机?

    至于斥候一去不复返,只有一个解释,宋军封锁了他们!

    要知道宋军中的骑兵可不少,只要他们想,完全可以做到这点。

    该怎么办呢?

    最后,两个军司都决定派出自己的大队骑兵。

    啰庞岭军司派出了二千人,南院军司派出了三千人,这是他们所有的骑兵。

    在他们想来,就算遇到了宋军骑兵的拦截,数千骑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只要有人回来,他们就能够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才能做出应对。

    但是两天过去,竟然没有一个骑兵返回!

    两个军司的西夏军都不由得恐惧起来,他们感觉城外已经成了一张野兽的大口,凡是出去的人都会被吞噬。

    如此又过了几天,他们更加忐忑不安了。

    要知道啰庞岭军司、南院军司和中卫之间每三天就要联络一次,互通消息。

    但是现在已经过了近十天,友军却了无音讯。

    他们不禁在想,难道是自己被抛弃了吗?

    如果是的话,继续等下去,不是在等死吗?

    他们不知道的是,驻扎在中卫的李察哥和他们陷入了一样的窘境!

    李察哥已经完全失去了啰庞岭军司和南院军司的消息,派出去的斥候也都是一去不复返,最后他也是狠下心,派了一支一千人的精锐骑兵出去。

    这次他运气不错,有近百名斥候逃了回来,禀告说刚刚出城不久遭遇了宋军的埋伏。

    至于其他情况,他们也一无所知。

    在这种情况下,李察哥和啰庞岭、南院军司之间的考量是不同的。

    李察哥首先就是要求稳,他这二十万人可是西夏最后的精锐,万万不能冒险。所以他决定继续等待,继续派出斥候探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啰庞岭、南院军司在犹豫了几天后,却不得不冒险出击。

    啰庞岭、南院军司的驻扎的城池都是小城,五万人塞在一座小城内,每天耗费的粮食都是一个恐怖的数目。

    偏偏西夏去年才遭遇了旱灾和蝗灾,又打了一年的仗,全民皆兵下,田地都荒废了,更被说收获,牛羊马也吃得差不多了。

    所以,两座城中的存粮都少得可怜,只够五万人吃半个月。

    继续等下去,他们只会活活饿死,只能出城!

    最终啰庞岭军司出动了三万人的大军,南院军司出动了两万五千人的大军,两支大军都选择了向中卫方向进军。

    不用说,这两支大军也消失在了前方张开的血盘大口中!

    两个军司中的西夏军本就不是什么精锐,擒生军只占了不到五分之一,其余都是装备简陋的地方厢军,不少都是老弱病残,而且还都是步兵。

    这样的大军,如果只是守城的话,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如果出城与精锐的宋军作战,完全就是送菜。

    中卫城。

    李察哥坐立不安!

    通过斥候小心翼翼的探查,他已经大概知道,宋军在中卫城外布置了一支骑兵大军,一旦西夏的斥候进入树林就会被猎杀,九死一生!

    因为这些骑兵都装备了一种射程达二百步的马弩,相比之下,西夏的马弩只有一百多步,完全被碾压!

    有这支骑兵大军的阻击,他休想得到一丁点啰庞岭、南院军司的消息!

    怎么办?要不要出兵?

    他有种预感,再不出兵,啰庞岭、南院军司就要被宋军吃得骨头都不剩了。

    可要是出兵,万一中了宋军的埋伏怎么办?

    他手中虽然有二十万大军,但只有十万还算可堪一用,其余都是凑数的地方厢军,其中甚至还有不少健妇。

    相反宋军都是西军的精锐,身经百

第217章 诡道(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