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权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实地考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行人,五辆车。

    赶到金永鑫的农业基地时,已经十一点了。

    袁老一到田间地头,兴致就很高。

    金永鑫和实验室的技术员,一起陪在袁老和袁老的团队身边。

    袁老首先问了这片地方的原始酸碱值。

    然后又问了土地是从什么时间改良的,有没有实验数据。

    金永鑫连忙拿出实验数据,技术员也在一边进行汇报。

    金永鑫这些年的时间,都花在土地上了。

    所以,很多袁老提的问题,都是金永鑫在回答。

    “第一年,我们深耕了50CM,形成耕层。”

    “在1号地,2号地,3号地,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酸。”

    “一个月后,再次翻耕,加入自研的改良剂;”

    “又一个月后25CM复耕。”

    袁老问道:“改变酸碱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土地,用了你们的专利技术。”

    “在植株上,有没有做什么改良?”

    金永鑫道:“我们的能力有限,植物的改良,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们培种育种的技术不够,所以这几年来,用的都是自然淘汰,优选育种。”

    袁老点点头道:“种植的时候,有没有铺设过滤层?”

    金永鑫道:“有的,每颗植物都有设置吸附棉,锁营养,隔离种植层。”

    袁老又道:“现在有几年了?土地返酸返碱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便有技术员上前汇报相应的数据。

    吴书记和王伯雄一直跟在边上,饶有兴趣的听着袁老向基地的人员了解情况。

    杜玉峰听了几句,完全没听明白他们在聊些什么。

    便走远一点,和黄丝丝站在一处。

    “你当时,怎么就认定这个项目是可以的?”

    “我可是知道,你对农业这些,可是一窍不通的。”

    黄丝丝道:“干我们这一行,什么都要懂一点。不懂就去学。”

    杜玉峰道:“你这也太离谱了吧。”

    “你们外语学院出去的,要么做了翻译官,要么出国混了。”

    “当导游的也不少,像你这样的,太少了吧。”

    “现在连农业项目都弄得像个专家似的。你太行了!”

    黄丝丝轻笑道:“专家?太夸张了。我看项目,其实是看人。”

    “教给你啊!看项目的关键。”

    “第一就是要看人;第二还是看人;第三,仍然是看人。”

    “创始人不行,项目再好,也没用。”

    “金永鑫能花这么长的时间在这上头,并且把这些东西说的头头是道。”

    “我认定,肯定是有真东西,要不然,人家能钻研到这么深?”

    “再加上金永鑫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我一眼就认准了,这个项目有搞头。”

    杜玉峰对黄丝丝的这个说法,倒是比较认可的。

    姑且不说黄丝丝的这套逻辑是不是对。

    事实上,这个项目进行到这种程度,基本上是不愁投资了。

    而且,今天,只要得到袁老的肯定。

    市里边,也肯定会给金永鑫支持。

    市里就算没钱投,也会给相应的扶持政策。

    绝对不可能错过这样一个有潜力的,而且是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好项目。

    退一万步说,这个项目,现在有了院士背书。

    就算万一之中出了差错,省里头也怪不到决策者的头上。

    所以,这个项目在政治层面上来说,已经风险很小了。

    “这次能拿到多少投资?”

    黄丝丝道:“之前的计划是找一个亿!”

    “现在看来,金永鑫不会满足一个亿了。”

    “看现在的情况,一亿五千万打底。”

    “原先和投资人谈的方案,要调整一下。”

    “其实这个项目关键的还不是投资额,而是市里愿不愿意铺开来用。”

    “像这类项目,前两年,还是要政府加以引导的。”

    “单纯靠市场行为,收效还是很慢的。”

    杜玉峰没有去询问其中的细节。

    现在黄丝丝说出来的,也只是凭经验的猜测。

    最后的结果,都会体现在实际的投资额上。

    真金白银掏出来钱,那才是最终的结果。

    杜玉峰看袁老他们已经远远地走进了田间细看。

    便问黄丝丝道:“都十二月了,这光秃秃的,地里有种了啥吗?”

    黄丝丝也陪着杜玉峰远远地看着,事实上,大部份的人都没有跟过去。

    能陪在袁老身边的人,不多。

    “上次来,金总说要实验播种小麦。现在应该是播种了。”

    “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天气变冷,早过了小麦的

第176章 实地考察(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